吸煙以外肺癌風險因素逐個捉 港大林志良醫生教大家遠離空氣污染小貼士

眾所周知,吸煙跟肺癌有著密不可分的因果關係,毋庸置疑大家應當跟香煙說「不」,保持身心健康;不過大家同樣不能忽視的,是另一些有機會增加患上肺癌的風險因素。房協長者通邀請了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林志良醫生為大家作出講解, 另外亦包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避免接觸風險因素的方法。

大眾對「肺癌」的印象一般主要源於吸煙。這觀念是否正確?

正確的,我們發現大部份的肺癌病人仍然是吸煙人士,又或者過去是吸煙人士。但近年我們發現,尤其是在亞洲,有一組患者他們並非吸煙人士,而且以女性居多,不過非吸煙的肺癌患者數目仍未超越吸煙的肺癌患者數目,這類別的患者並未成為主流。

除了吸煙,還有什麼因素會容易讓人患上肺癌?

由於「吸煙」這個風險因素實在太明顯,相比之下其他的風險因素都變得不那麼明顯了。不過近年我們亦開始留意一些不吸煙的肺癌患者,他們患上肺癌可能跟一些一般癌症的風險因素相關:

生活習慣

跟一般癌症類似,不良的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例如缺乏日常運動導致有體胖傾向。

遺傳

近年研究上發現有不同的遺傳基因,有機會增加病人患上肺癌的風險。我們在非吸煙的肺癌病人中,發現亞洲的肺癌病人比西方肺癌病人較多出現一些「標靶基因」,因此在亞洲肺癌帶有標靶基因突變的患者有較多機會以特定的標靶藥作治療之用。可是由於「吸煙」這個風險因素的影響實在太大,若要把其他遺傳因素找出來的確十分困難。以目前來說,醫學界仍未能找出是否有某種或某組基因,與導致肺癌有直接關係。

職業

某些工業(如:化工原料廠、製造塗層的工業等)會讓人容易接觸到致癌物質的,尤其是一些揮發性的有機化學物質。若長期接觸或吸入,有機會增加其患上肺癌的風險。

儘管如此,以上提及這些因素僅在一小撮病人中可見,而且無法證實它們必然令病人有患上肺癌的機會。

可否多講解「空氣污染」與肺癌之間的關係?對於生活於香港的市民,日常能如何盡量避免受此肺癌風險因素的影響?

我們一般會將「空氣污染」分為兩大類:

室外

空氣中的污染物主要來自汽車及燃煤發電。車輛排放中除包含了會刺激氣管的物質之外,由於汽車的燃料是汽油、電油、石油、柴油等,然後再加以燃燒,當中存在著許多有機的致癌物;若果致癌物長期濃度偏高,讓人吸入後致癌的機會是高的。近年我們從研究得知,空氣污染中包括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又或是一些懸浮粒子,這些物質主要透過車輛排放至空氣之中。

室內

室內的空氣污染往往是源於空氣不流通,如此會容易積聚有害或致癌物質,有可能令居住其中的人士將來患上氣管病或肺癌的機會較高。當然,最有害的物質就是有人在室內吸煙。若室內的空氣不流通而當中有人吸煙,這便等於在吸「二手煙」或「三手煙」。

市民盡量避免受空氣污染影響的方法
  •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 遠離二手煙及三手煙
  • 留意公眾資訊:政府每天會公佈空氣質素監測數據,提醒市民哪些地區的空氣污染較為嚴重。若是心肺狀況欠佳,盡量在空氣質素較差的日子避免前往相關地區。

對於非吸煙人士,他們或會低估了自己患上肺癌的可能性。可否提醒一下大家,若身體出現了某些徵狀,宜馬上求醫?

許多肺癌的個案(尤其是早期的個案),其實並沒有任何徵狀的;若已開始出現徵狀,往往已到了比較後期的階段。若市民大眾發現自己身體出現了任何的不適,都應該馬上求診。

後期肺癌徵狀包括:

  • 咳嗽
  • 痰多
  • 氣喘
  • 痰中帶血

當肺癌到了較後期的時候,我們最擔心的是腫瘤會否已擴散至其他身體地方,從而引致其他局部的徵狀。常見徵狀包括:

  • 若已擴散至胸膜,有機會導致胸膜積水(坊間一般稱為「肺積水」),那便會令患者氣喘、不夠氣。
  • 若肺癌刺激到胸膜,病人可能會覺得胸痛或心口痛。
  • 晚期肺癌病人會消瘦、體重驟減。
  • 若肺腫瘤已擴散至骨,患者或會出現骨痛問題。

目前醫學界有哪些診斷肺癌的常見方法

若要診斷肺癌(亦即當患者已發現身體出現了某些毛病,從而求診再作檢查,又或已照X光而發現陰影時),我們作為肺科醫生會為病人考慮進行以下常見的診斷方法:

氣管鏡—藉以抽取組織作化驗

掃描定位穿刺—針對一些位處肺部外圍邊的腫瘤,可考慮以此診斷方法,用掃描定位以針刺的方式抽取樣本

抽取肺積水—若腫瘤已擴散至肺膜,有「肺積水」的情況,我們往往會考慮直接抽取那些肺積水,分析當中有否癌細胞。

有說越早發現腫瘤,越容易根治,這個說法也適用於肺癌嗎?

完全正確。根據我們的經驗,若能於肺癌早期發現病人的腫瘤,很多情況下可考慮將腫瘤切除,如此可增加根治的機會。相反,若果發現的時候已較為後期或已擴散,根治的機會不大。所以市民大眾需要多加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如察覺到上文所說的病徵,有必要見醫生,盡早檢查清楚。

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致力在社區推廣「長者友善家居」及樂齡科技的應用,並設計了不同主題的健康探索團、導賞團及體驗團,由專人帶領參觀及講解,查詢 2839 2882

你可能也感興趣:

分享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the content on this sit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為你推薦

No data wa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