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長婦女容易尿失禁 港大蔡沛恒博士教大家調整生活習慣改善問題

尿失禁是年長女性經常會遇到的身體毛病,除了會為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種種不便與尷尬,更有機會構成精神壓力,甚或影響社交,實在不容忽視。房協長者通特別請來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護理學院助理教授蔡沛恒博士,為大家拆解婦女小便失禁的類型與成因,更會教大家預防方法及實用訓練。

小便失禁是年長女性的常見身體毛病嗎

的確是的。雖然年長的男性及女性同樣有機會出現小便失禁的情況,但當中以年長女性居多。曾有研究指出,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的數目高出一倍之多。外國曾有大規模的研究發現,約三成40歲以上的女性有小便失禁的問題;另外,亦曾有針對華人的研究指出,高達六成60歲以上的女性有此問題

甚麼原因會令到年長女性出現小便失禁?

女性比較容易遇上小便失禁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其尿道較男士短。此外,隨著年齡的增長,膀胱及骨盤底肌肉開始退化,膀胱的收縮功能變差。至於曾經生育的女性,她們的骨盤底肌肉會較為鬆弛,增加遇上小便失禁的機會。另外,女性在更年期後 (「收經」後),體內的雌激素荷爾蒙下降,這亦可能會影響一些軟組織及盆底肌肉變得較為鬆弛,令「忍尿」的能力變差,從而容易出現小便失禁的問題。

有什麼高危因素容易導致小便失禁?

  1. BMI過高 / 過重
  2. 曾經生育
  3. 更年期後的女性
  4. 本身有長期病,如糖尿病等
  5. 本身服用某些藥物而引起

小便失禁有哪些常見的類型?

醫學上有以下三種比較常見的小便失禁類型,它們均較常出現於年長女性身上。

壓力性尿失禁

當腹腔的壓力增加時,例如:做運動、搬動沉重物件、打噴嚏、咳嗽或大笑,便會出現尿滲。

急切性尿失禁

成因是由於膀胱的肌肉過度活躍、失調,使患者常常有突如其來的尿急感覺,難以忍尿,需要立即排尿,從而出現尿滲情況。

功能性尿失禁

患者的泌尿系統往往並沒有出現什麼問題,而是由於身體的其他功能出現了毛病,導致他們無法及時上厠所,最終出現失禁的情況。較常出現於長者身上的是他們本身有認知障礙、中風或行動不便等問題。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動作或行為,容易讓年長女性出現失禁漏尿的情況?

除了上述提及容易導致「壓力性尿失禁」的動作及行為,以下還有一些情況會容易讓人出現失禁問題:

飲用刺激性飲品

對於有急切性尿失禁的患者,若果他們飲用了刺激性的飲品如酒精,或含咖啡因的飲料 (例如茶) 時,有機會令他們的尿意增加。

吸煙

對於常常吸煙的人士,他們的肺功能或氣管會較差,容易咳嗽或有哮喘的情況,這會繼而令腹腔的壓力更加大,容易出現「壓力性尿失禁」。

服用「去水丸」

不少長者都有服用「去水丸」的需要 (如正在治療心臟病或高血壓的人士),導致身體會產生較多的尿液需要排出,從而令他們的膀胱壓力增加,使他們容易失禁。

調整生活習慣可以預防小便失禁嗎?

總括而言是可以的,大家可多留意以下數方面:

預防便秘

由於便秘會有機會阻礙了排尿的情況,從而容易導致失禁,因此有需要人士可多進食一些高纖維食物如水果、蔬菜、穀物類,並飲用充足的水份等,以緩解便秘問題,從而減少因便秘而衍生的失禁情況。

保持良好體重

由於肥胖是導致小便失禁的高危因素,因此控制體重可有助防止壓力性失禁。

別因怕失禁而避免飲水

很多人因為怕失禁,所以避免飲水,但這觀念其實是錯誤的,反而有機會弄巧反拙。我們會建議大家每天需要飲用6-8杯水,以控制身體有一定的排尿量。這是由於當飲用的水份不足夠,會令小便的濃度增加,這會容易刺激到膀胱。此外,若身體沒有吸收足夠的水份,會容易引起尿道炎,亦有機會導致小便失禁問題。

醫學上有什麼訓練,有助女性改善小便失禁問題?

骨盤底肌肉訓練

若是針對處理壓力性尿失禁問題,我們一般會建議進行「骨盤底肌肉訓練」,讓患者在急小便的時候,可以有能力忍著,減少漏尿的情況,我們經常會建議長者進行這個訓練的。

這是一個簡單、非入侵性、無副作用的訓練,可自行練習,十分適合輕度至中度的壓力性尿失禁患者。藉著訓練,可促進骨盤底肌肉的收縮力、張力和反應力, 有助改善尿失禁情況。

在訓練過程中,患者需要慢慢收縮肛門或陰道口的肌肉,類似忍著大便或放屁的感覺。盡量收縮大約5至10秒,然後放鬆5至10秒,重複10次 (如此為一組),每天進行此訓練共5-10組。

膀胱訓練

透過此訓練,目的是讓患者重拾控制膀胱的習慣,期望可改善膀胱的控制力和增加其儲尿量,逐漸延長每次小便之間相隔的時間,以減輕急切性尿失禁的問題。

舉例說,某些患者或會發現自己短至30分鐘便需要上洗手間一次,他們可藉著膀胱訓練,當有尿意時嘗試先忍著5分鐘才上洗手間,慢慢地將相隔的時間每次延長5至10分鐘,如是者經過了一段日子後,或可將每次小便之間相隔的時間延至三至四小時。

實用資訊圖:

你可能也感興趣:

分享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the content on this sit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為你推薦

評估長者跌倒風險 多方面了解步行穩定性

老人家跌倒成因多樣化,亦容易被忽略,對身心都可帶來重大影響。為使長者更了解自己的跌倒風險,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下稱「中心」)特別引入了新穎的樂齡科技產品,使用過程簡易、快捷,中心一級職業治療師葉靈進為我們講解。

「跌倒風險」 跟長者的整體健康有何關係?

「跌倒風險」是用以評估身體跌倒機會有多大的標準。透過降低或預防風險,可藉以減低長者由跌倒而引致健康狀況轉差的機會。不少研究及調查都曾指出,跌倒會衍生出很多不同的後果,例如超過九成半的髖關節骨折個案,其實都是由跌倒所引起。

此外亦有研究指出,當長者一旦不小心跌倒導致髖關節骨折,從而需要入院做手術,僅五成患者能夠於出院後完全回復跌傷前的身體狀況。因此,當長者一旦跌倒,很大機會讓其身體、精神、生活突然起了巨大的轉變。

如何界定「跌倒風險」?一般會測試身體的哪些方面?

總括來說,「跌倒風險」可從「內在因素」(即個人因素)和「外在因素」(即環境因素)兩方面去分析。在最初階段,大眾可先自行做自我評估問卷。到了下一個階段,若期望進一步接觸職業治療師作更深入的分析,我們會為長者進行身體測試,範圍包括肌力、肢體協調性、平衡力、步姿,以及視力等。若要了解長者的「外在因素」,例如是家中環境及燈光是否合適等,那則需要獨立去進行家訪。

知道中心引入了一種用來評估跌倒風險的科技產品你們如何應用該備來幫助老友記?

是的,中心引入了一種用來評估跌倒風險的樂齡科技產品,它主要用以測試長者的靜態平衡力、肌內力,以及步行時的穩定性。在本中心的「肌不可失」健康探索團裡,參加的老友記會採用此設備進行三個測試,包括:平衡力測試(睜開眼及閉眼站立各30 秒)、坐站測試(在15秒內連續起身站立,再坐下)及步行測試(來回行走共約十米的路程),然後智能系統會分析出長者的跌倒風險程度。

長者需要全程在腰間佩戴一條附有傳感器 (Sensor) 的腰帶,將傳感器放在後腰的脊骨位置,讓人工智能系統收集數據,觀察人體在不同情況下的重心偏移程度;整個測試過程可在十分鐘內完成。

相對於傳統的跌倒風險評估方法(亦即職業治療師需要親自為個別長者進行較深入的評估),現在透過這類型樂齡科技產品,可在較短時間內大範圍地為一群長者逐一進行測試。只需要進行簡單的器材設置,我們便能為前來參加測試團的老友記簡單而客觀地進行評估,然後馬上可大概得出一個簡單的分析結果,過程十分方便。此外另一優點是,上述測試過程可由接受了訓練的義工大使或職員來執行,而不局限於職業治療師。

參觀人士上述跌倒風險測試科技產品的評價如何?您作為中心的職業治療師有何察可分享

中心自引入此科技以來,所獲得的評價大部分都是正面的,很多前來的長者會覺得測試過程很神奇、很新鮮,因為他們只需要在腰間佩戴附有傳感器的腰帶,然後做一些簡單的動作,已能測試到平衡力和肌力!

我們觀察到一個有趣的情況:有些相對上較為「精靈」的老友記,他們在進行測試後有時會得出跟自己認知上有差距的分析結果,他們覺得自己的能力該比儀器的分析結果為佳。這些長者會認為自己的身體似乎並沒出現什麼問題(例如並沒有「三高」或心臟病等) ,一下子未能接受到自己原來是有跌倒風險的。面對此情況,在得出測試結果後我們會進一步就著長者較弱的方面,向他們講解日常能如何作出預防、改善和訓練。

若長者們覺得不放心,我們會建議他們再進一步尋求醫護人員的意見。這亦是我們中心設計相關測試團的原意,讓長者們多了解自己健康情況上的風險,從而作好準備、對策。

除了以上跌倒風險測試科技坊間還有什麼方法讓長者了解自己的跌倒風險?

若要徹底了解一個人的跌倒風險其實極為複雜,當中包含了許多個「內在因素」及「外在因素」。目前坊間一個比較全面及被廣泛使用的方法,是運用「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骨質疏鬆預防及治療中心」的中文版「跌倒風險自我評估」問卷。此問卷根據美國一所老年研究教育與臨床中心 “ Greater Los Angeles VA Geriatric Research Education Clinical Center ” 2011年的一個研究而寫成,當中有12條題目,每條問題更附設了提問背後的出發點及理據,讓大眾對該範疇有更深入的了解。

以我過往的工作經驗,長者一般是當發現自己的平衡力轉差,又或步行情況不太理想的時候,才開始意識到自己或許有跌倒的風險;但其實這往往已是最後的表徵。在平衡力轉差之前,他們可能已有身體協調欠佳、四肢乏力、膝痛、安全意識薄弱等問題,只是他們未察覺得到而已。

假如長者有較高的跌倒風險他們在日常生活有哪些地方要特別注意?

戒掉心急

我們會著重提醒老友記要戒掉心急的習慣,並要提高安全意識,因為安全意識薄弱會容易跌倒。我們發現,很多跌倒的個案並不是發生在身體較弱的長者身上,反而是本身比較「精靈」的老友記,很多情況下他們更常跌倒,皆因他們的心態太急,習慣了行動太快。

別爬高、企高

以我的工作經驗,為數不少的長者跌倒個案都是由於嘗試在家中爬高、企高取物件或做家務。他們認為自己並不會因此而生意外,但事實卻相反,最終從高處跌下來而弄傷。其實只要有少許跌倒風險的人士,我們都不會建議他們爬高、企高。家人的協助或輔助工具會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安裝扶手

對於跌倒風險較高的長者,宜在他們日常必須經過的位置安裝扶手,那包括:入睡房上床睡覺、起床、上厠所,以及出客廳之間的生活路線。

在浴室的注意事項

宜先穿著防滑拖鞋才進入浴室,皆因地下比較濕滑。長者洗澡時宜使用沐浴椅,如情況許可盡量避免採用浴缸。若裝修上無法配合,可使用浴缸板坐下洗澡。此外,扶手亦絕對是浴室內重要的日常輔助工具。

添置夜燈

由於長者較常需要於晚間上厠所,在家中走廊添置夜燈,可確保他們半夜走動時有充足光線;特別是當他們剛剛睡醒準備起床,頭腦未完全清晰,這狀況下有良好照明能減少意外發生。

可否介一些有助改長者平力的日常訓練?

入門難度訓練:腳尖貼腳跟站立

先找一件穩固的傢具(如枱或椅子)放在身旁才開始訓練,以備一旦失平衡時能有所依靠。將左腳腳尖緊貼右腳腳跟成一直線站立,維持30秒,然後左右腳對調(1組),共做3組。

中等難度訓練:腳尖貼腳跟前行

好像行獨木橋一樣,左右腳腳尖緊貼腳跟交替前行,可在家中走廊沿著牆邊行走,距離約2-3米。來回行走作為一組,共做3組。

較高難度訓練:單腳站立

對於身體狀況較佳的長者,可將單腳站立訓練融入生活中(例如是刷牙、洗面的時候),以加強訓練難度。若果本身對於單腳站立欠缺信心,則可先找穩固傢具放在旁邊才開始訓練,當一旦失平衡時可馬上扶著。此訓練每次大約30秒(1組),左右腳分別做3組。

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致力在社區推廣「長者友善家居」及樂齡科技的應用,並設計了不同主題的健康探索團、導賞團及體驗團,由專人帶領參觀及講解,查詢 2839 2882

你可能也感興趣:

添置扶手及便椅 長者住得安全又安心

浴室是家居意外的黑點, 隨著年齡漸長,長者下肢肌力不足,加上浴室地面濕滑,長者稍不留神,容易跌倒。要住得安全又安心,長者就要考慮在浴室安裝扶手,或使用其他輔助用品如便椅,以減低發生家居意外的機會。不如我們由房協一級職業治療師黃莎莉,為大家講解一下選用扶手及便椅的小貼士!

扶手篇

照顧者應如何評估長者是否需要使用扶手?

很多我接觸的個案,都是因為長者住院後,身體功能未能回復正常,又或是長者的身體狀況,因疾病而變差。這時候,家居安裝扶手,對長者非常重要。長者家居的活動範圍,如浴室、客廳、房間等,皆可安裝扶手,而當中又以浴室最為普遍,因為長者在洗澡時,地方濕滑,空間大多狹窄,未必能放下一張座椅,長者出入活動及穿衣服時,都需要扶手借力。


扶手主要分為哪幾個類別?物料主要是什麼?

扶手有不同種類,除了基本型號外,亦有U型座地式,建議長者若需安裝扶手,可尋求職業治療師的協助。我們會根據長者的身高及四周環境作出評估,再建議扶手安裝的位置及高度等。市面上大部份扶手都以不銹鋼製造,部分更加上白色塗層或防滑紋以供選擇。

照顧者在選扶手時,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

照顧者需要留意安裝扶手的位置,包括考慮長者雙手可以活動觸碰的範圍,以及功能學上可以給長者借力的位置。假若把扶手安裝在不適當的地方,會令長者無法借力,亦影響扶手的輔助能力。另外照顧者在安裝前,亦要考慮牆壁的情況,例如牆身有沒有隱藏的水管或電線,因此我們的評估非常重要。

浴室本身有毛巾架,可否用毛巾架代替扶手?

一些長者或會貪一時方便,認為使用毛巾架即可,但一般毛巾架承受力較低。此外,部分長者亦會借用洗面盤作支撐,以致洗手盆的牆身因長時間借力而出現裂縫,令洗手盆亦有下跌的潛在風險。

便椅篇

照顧者應如何評估長者是否需要使用便椅?

長者是否需要使用便椅,是根據長者的活動能力及肌力而決定,包括:

  • 長者四肢是否活動自如?
  • 長者是否可以安全步行到洗手間?
  • 長者是否可以安全地坐上廁所?
  • 長者可否控制肌力蹲下?
  • 長者如廁後站立是否感到吃力?

職業治療師會根據評估結果而作出建議。

便椅主要分為哪幾個類別?設計有什麼特色?

便椅一般可分為兩類,即有輪及無輪便椅。無輪便椅可長放床邊,方便長者上廁所,有輪便椅則可方便推行或置於廁所上,但需要注意規格是否適合放到坐廁上。另外市面上亦有便廁沐浴椅,集沐浴掎及便椅於一身。一般便椅兩邊都有扶手,方便長者借力坐下及起身。

便廁沐浴椅是否較便椅更好?

便廁沐浴椅一般是有輪設計,部分亦備有後傾功能,適合較弱長者使用,方便照顧者為長者沖涼及洗頭。便廁沐浴椅因為安全性更高,長者既可全身躺下,又適合在潮濕的環境下安全使用,因此較一般便椅昂貴。

了解房協轄下三間護理安老院: 雋康天地 (北角) / 樂頤居安頤閣 (將軍澳) 彩頤居喜頤閣 (牛頭角)

實用資訊圖:

你可能也感興趣:

長者尿頻「有得醫」 正視問題易處理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逐漸退化,長者會出現不同的毛病。尿頻是其中一個常見的問題,對他們的生活構成影響,晚上需要急著上廁所,也容易跌倒受傷,有些長者甚至會擔心是否患上嚴重疾病,像是癌症。我們特意邀請了香港泌尿外科學會,為大家分享有關長者尿頻的成因及相關的檢查和治療。

怎樣定義為有尿頻情況?

尿頻的定義很主觀,只要個人認為小便次數過於頻繁,就可以指為尿頻。坦白說,小便次數受不同因素影響,如液體攝取量、生理和心理因素、個人的體質和生活習慣等,故没有特定的數字作「尿頻」的指標。傳統上以日間(排除睡眠時間外)小便次數7次為正常水平,但這只是粗略參考。在診斷病人尿頻的原因時,還需要評估上述等不同因素和每次小便的份量一併考慮。準確的膀胱日記,清楚記錄全日的液體攝取量和時間、小便量和時間,能幫助醫生評估情況。

男士尿頻或多夜尿是否代表前列腺出問題?

男士「尿頻」和「多夜尿」是下泌尿道症狀的其中兩樣。下泌尿道症狀可分為排尿和貯尿症狀,而「尿頻」和「多夜尿」屬於貯尿症狀。

下泌尿道症狀的成因可以是膀胱(如膀胱炎、膀胱過度活躍症等)、前列腺(如良性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發炎等)、尿管(如尿道收窄)出現問題或神經系統受損引起。

而「多夜尿」的原因就更廣泛,除尿道問題外,藥物影響、心臟機能衰退、糖尿病、睡眠質素差,甚至睡眠窒息也可以是原因。隨著年齡增長,利尿激素的晝夜調節功能減退,晚上的尿量也會增加而形成夜尿問題。

「尿頻」和「多夜尿」的成因眾多,也可以是多種因素同時出現,不一定代表只是前列腺出現問題。

年長女士尿頻的成因有什麼?

成因可分為泌尿系統問題和非泌尿系統問題。

如病徵主要是尿急,通常也有尿頻和夜尿的情況,甚至急迫性尿失禁,可統稱為膀胱過度活躍症(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正常膀胱容量為300至500毫升,膀胱過動活躍症患者的膀胱肌肉,會在未載滿排尿的容量時不自主收縮,引起上述徵狀。膀胱過度活躍症並非只是女士才有,男性也可以患上。

在診斷患者有膀胱過度活躍症的同時,首先要排除繼發性原因的可能性:包括尿道炎、間質性膀胱炎和神經系統問題。在女性,較少見的繼發性原因,包括膀胱石和原位膀胱癌。在排除這些可能性後,患者一般就屬於原發性膀胱過度活躍症。

尿道炎是年長女士最常見的尿頻成因之一。由於更年期後的婦女的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引致下陰微生態和酸鹼值改變,大幅增加患上尿道炎的機會。其症狀包括小便赤痛、尿急尿頻等。

非泌尿系統問題,包括糖尿病、飲用利尿劑和咖啡因含量高的飲料如(咖啡、茶、奶茶和酒精)、精神緊張和某些藥物引起的副作用等,都是導致尿頻的成因。

針對尿頻情況,長者應該何時需要看醫生?

當長者出現尿頻情況,可以先從一些生活習慣改變入手。長者可盡量避免飲用含利尿劑和咖啡因的飲品,如上茶樓飲茶時可改為飲水。他們亦可避免一次飲用太多水,一杯水可以分幾次飲用。當感到有尿意時,可嘗試轉移注意力,使尿意消失,從而減少小便次數。

但當尿頻情況没有改善,甚至進一步影響日常生活;或除了尿頻外,還出現其他病徵時,如血尿、小便困難或疼痛、口渴而需要不停喝水、氣促、大便失禁和雙腳無力等神經系統徵狀,就應該馬上求醫。

看醫生時會做什麼相關尿頻的檢查?檢查所需費用會否很高?

經過問症過程、參考病人的病歷、分析正確記錄的膀胱日記,醫生一般都可以大概分辨出尿頻成因:是泌尿系統還是非泌尿系統的問題。

針對尿道系統問題的檢查有:身體檢查、指探前列腺檢查、血液檢測、尿液分析、尿液細菌培植、尿流速測試、餘尿量測量等。在醫生評估及與病人商討後,有些病人還會進行前列腺指數檢查。醫生也會要求病人填寫問卷及評分表,以評估徵狀對患者的生活影響。視乎臨床診斷和病人病徵或會有進一步的檢查,收費也視乎檢查項目而定。

值得一提的是,膀胱過度活動症是根據患者的症狀,而得出的臨床診斷,檢查之目的是在於排除繼發性的因素。

尿頻「有得醫」嗎?

醫治尿頻的方法視乎尿頻的成因而定,一般可分為保守治療、藥物或手術方法

保守治療包括上述的生活習慣改變。另外,也可以由泌尿科護士指導進行骨盆底肌肉訓練,以抑壓膀胱收縮,減少尿急尿頻的感覺,從而減輕病徵。

對於病徵主要為尿急及尿頻,或被診斷為膀胱過度活躍症的患者,醫生會處方針對抑壓或減輕膀胱收縮力度的藥物,主要有兩大類:抗乙醯膽鹼及b-3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

抗乙醯膽鹼傳統上用作第一線藥物,但副作用較多,如口乾、便秘、眼矇等,患有重症肌無力和急性隅角閉鎖性青光眼的人士及腦退化的長者更不宜服用。

b-3 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是新一代的藥物,副作用較傳統藥物少,但患有高血壓,而且血壓控制不佳的長者就不適合服用。

病人尿頻的成因是膀胱過度活躍症,而藥物治療沒有明顯好轉,或因副作用不適合用藥,醫生會考慮脛後神經電激治療(Posterior Tibial Nerve Stimulation)或膀胱注射肉毒桿菌毒素治療。

有尿頻問題及其他下泌尿道病徵的男性長者,尤其針對阻塞性徵狀(尿流斷斷續續,甚至尿瀦留)的病人,醫生會處方治療前列腺增生的藥物。最常用的藥物為a受體阻斷劑,它的主要功用是放鬆前列腺及膀胱頸的肌肉,從而提升尿速。副作用包括頭暈、疲倦、體位性低血壓,甚至昏厥,這可導致長者跌倒,要小心使用。 另一類常見治療前列腺增生的藥物是5a-還原酶抑制劑,此藥物能縮小前列腺五至四分一,它主要的副作用是精液分泌減少與性慾下降。

以上藥物可一併使用,但患有不同長期病患的長者一般已經有服用多種藥物,如果需使用上述藥物前,應先請教家庭醫生的建議。

如果服用藥物後病徵沒有好轉,可以考慮手術方法。醫生會視乎尿頻的主因,建議不同的手術。

如下泌尿道病徵是由前列腺增生引起,可以考慮進行經尿道前列腺電切手術(TURP)或雙極電刀手術,從尿道放入內窺鏡,切除前列腺中央增生的部分。

近年良性前列腺手術有不少新技術發展,如使用激光的經尿道鈥激光前列腺剜除術(HOLEP);或使用Urolift系統的經尿道前列腺提拉手術。該系統通過細小植入物,拉回堵塞尿道的前列腺葉,從而打通尿道,回復順暢尿流。還有使用水蒸氣技術的水蒸氣熱力治療手術(Rezum),這系統透過水蒸氣轉化為水的過程,釋放的能量加熱前列腺組織,去除阻塞的部分。

總括而言,尿頻是「有得醫」的。醫治方法因不同病人和病徵程度而定,需要先跟醫生商討,選擇最合適的方法。

了解更多:香港泌尿外科學會

實用資訊圖:

你可能也感興趣:

座廁加高器

過矮的座廁會令長者坐下時變得困難,起身時也要花更多力氣,如長者肌力不足,就會容易造成意外。而加高器把座廁加高至一個合適水平,讓長者及其他使用者更容易使用。

座廁加高器一般介乎2-6吋高,長者可因應需要去選擇合適的高度。安裝了加高器的座廁,其高度應約等於長者膝部至腳底的高度,即長者坐在座廁時,雙腳可以到地,同時膝部有約90度的屈曲。

個別人士,譬如做了人工髖關節手術,或需要較高的座廁加高器,確保其坐下時,髋關節不會過大幅度屈曲。一些座廁加高器更可另外加添扶手,方便長者起身或坐下時更容易借力,適合難以彎腰坐下如廁,或下肢肌力較弱人士使用。

座廁加高器一般使用活動式螺絲去安裝,並可因應座廁大小去調較鬆緊。座廁加高器適合大部份的座廁使用,但個別座廁或會因形狀和大小,未必適合加裝,選購前應先向代理了解清楚,或諮詢職業治療師的意見。

撰文: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一級職業治療師 施品正

參考網址

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致力在社區推廣「長者友善家居」及樂齡科技,並設計了不同主題的健康探索團、導賞團及體驗團,由專人帶領參觀及講解,查詢 2839 2882

你可能也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