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後期認知障礙症作準備

認知障礙症分早、中、後三個階段,隨著病情進入中後階段,患者的行為和心理病症更為明顯,加重了照顧工作。

由於患者已無法表達自身感受或意見,照顧者要細心觀察患者身體情況,又或是要為患者作醫療決定,同時也開始承受親人即將離去的傷感,就像「蠟燭兩頭燒」。視乎每位患者退化的速度有所不同,病齡可達十多年,尤如一場照顧者的馬拉松比賽,所付出的心力旁人難以想像。

照顧者的故事(一)

七十多歲的陳老太十多年前被確診,至今病情已進入晚期,丈夫陳先生已肩負多年的照顧責任。從初期提心吊膽害怕太太走失,至中後期常因太太弄污家居、又或是於半夜時段發出嘈音等問題行為而令陳先生體能及精神也承受重大壓力。

「看到家居被她弄得污穢不堪,我也常與她爭執或發脾氣,加上自己也年紀大,要照顧她也開始吃力。」陳先生的肩膀及手腕因長期勞損而經常發痛。至現在後期階段,太太因語言及溝通能力嚴重衰退,無法表達自己或理解別人說話,對外界溝通沒甚反應,需長期臥床或依靠輪椅出入。

幸好經過數年的輪候期,陳老太成功申請院舍服務,陳先生卻又擔心院舍員工或因工作繁忙而未能細心照顧太太,「掛住」太太的陳先生每天也會到院舍兩三次餵太太吃飯、為她按摩雙腿,或是唸太太年青時喜愛的詩句或歌曲。陳先生每個周末也把太太接回家中,縱然太太已忘記家人,但陳先生還是希望爭取時間讓兒子或孫兒與她多相處。

但是當問及他們對陳老太將來的照顧或是醫療安排等切身問題時,大家也覺得「活得一日得一日」、「順其自然」。作為後期患者的照顧者,他們還可做甚麼、又或如何「順其自然」 呢?

照顧者的故事(二)

葉先生九十多歲的爸爸自中風後患上血管性認知障礙症,曾多次因步履不穩跌倒,最後需以輪椅出代步,因家居空間不足,又怕爸爸白天獨留家中會發生意外,最後決定為爸爸安排院舍服務。

院舍服務並不等於把照顧工作全面假手於人,葉先生每天下班後會到院舍探望爸爸,但同時也需應付職員及院友們抱怨爸爸的「滋擾行為」,每次也令葉先生感到身心俱疲。

縱然爸爸不懂表達感情,但從爸爸入住院舍後的「反叛」行為,他已知道父親的感受。幸好家中各人都盡量抽空到院舍探望爸爸,葉先生亦於爸爸床頭擺放電子相架,播放一家人過往的開心相片。雖然爸爸經常分不清各人的面孔,但那份關愛與尊重讓他漸漸穩定心情,適應新生活。

面對爸爸未來的安排,他也是抱著順其自然的心態。源於有次爸爸肺炎昏迷入院,當時醫生已請葉先生決定是否為爸爸插喉。礙於當時情況緊急、生命要緊,葉先生便請醫生盡量急救。

但看到爸爸出院後,身體情況大不如前,由過往可使用柺杖慢慢步行至完全依賴輪椅、喪失自理能力等,葉先生才想到其實每次急救程序,如心外壓或插喉等,就像看到九十多歲的爸爸被人「打了一身」,爸爸的痛苦表情令他十分心痛,究竟勉強延長生命是否加劇了爸爸的痛苦?如何才能解決這個為人子女的心理矛盾呢?

何時考慮院舍服務?

雖然在熟悉的環境由熟悉的人照顧可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有助舒緩病情,但我們應以實際情況作考慮。如患者們可能遊走或對視覺空間判斷力較弱,本港的家居空間普遍較為擠迫或多雜物,對認知障礙症患者構成危險,而空間不足亦對輪椅使用者或行動不便患者造成不便。

另外,照顧支援亦是考慮因素,如兩老同住的個案,當其中一方患病至日常生活無法自理時,伴侶便要衡量自身能否應付如此長時間的照顧,如情況許可,照顧者也可先為患者申請專為認知障礙症患者而設的日間中心,除了可讓患者得到非藥物治療以延緩病情,照顧者亦可有喘息的空間。但當患者進入後期階段,可能長期臥床或需要一些專業設備協助,一般家庭照顧者未必有足夠知識應付,為了患者的安全及生活質素,院舍也可能是照顧者及患者的出路,因該處能為患者提供廿四小時的專業照顧,確保患者在安全環境生活。

不少長者們對院舍有負面感覺,認為子女或伴侶想要推卸照顧責任,內心充滿不安也很正常。故作為照顧者,我們有責任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正如我們請外傭照顧小朋友,交托的是照顧或家務打掃的工作,外傭並不能取代父母的愛與關懷;所以我們即使把患者交到院舍的專業照顧員手中,家人仍要多到院舍探望患者,讓他感到子女與伴侶的愛與關懷,讓患者明白入住院舍是為了提升照顧質素,並不會拉遠彼此距離。

患者尊嚴及意願

照顧者應在患者確診初期作好心理預備,宜多學習病症的資料,以便應付不同階段的需要及安排。例如患者後期認知功能嚴重缺損時,照顧者只好為患者作決定,當中可能承受心理壓力, 對照顧者是不必要及不公平的,故照顧者應盡早為患者安排預設醫療指示,由患者自決醫療安排。除了可維護其尊嚴及意願外,也可讓家人在病人生死徘徊之際,按照病人意願指示醫護人員,避免家人因代患者作決定而承受精神壓力,亦省卻家人間可能產生的爭執。

患者或照顧者們總會害怕或避免提及死亡,以免引起彼此不快。最常見的情況是:
當長者主動提及時,身邊人便立刻說「啋!有排都未到你!」
當身邊人向長者查問時,亦可能換來 「大吉利是,你唔好咒我!」

但試想當雙方都徬徨倉猝步向死亡,除了令往生者充滿遺憾,亦加劇了家人的傷痛。家人們可選取合適或輕鬆的時機,如出席親人喪禮後、電視報道明星去世或爭產等新聞時,借題發揮向長者「探口風」,或是先表達自己的意見,以鼓勵對方表達想法。

在坦誠、開放、理性角度及充足資料下交流意願,最重要是尊重與溝通,因為我們並不是要分辨誰對誰錯。在一切事情定下後,長者及家人們才可好好珍惜餘下時光,為生命劃上圓美句號。

多重因素牽引著照顧者的不同決定,如家人對患者的情意不捨、患者的病情與感受、病人尊嚴及家庭關係等。照顧者應及早有心理預備及預先安排、以愛心及耐心照顧患病家人、多溝通及尊重患者意願,配合每天進步的科技,便可維持患者生活質素,亦減輕照顧者壓力。照顧者不需懊悔與自責,在整個照顧過程中,你已積極為自己及患者作出準備,相信你已能為患者作出最適合的決定。

資料來源:梁琳明醫生、廖建華醫生、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

了解房協轄下三間護理安老院: 雋康天地 (北角) / 樂頤居安頤閣 (將軍澳) / 彩頤居喜頤閣 (牛頭角)

你可能也感興趣:

分享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the content on this sit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為你推薦

長者防走失裝置

統計顯示,於2011-2014年,每年約有1,000名長者走失,當中有百分之五,無法尋回,其中更有不少認知障礙症患者。對家屬來說,親人一個也不能少。究竟有什麼辦法可防止患者走失?

想減輕壓力,照顧者可以善用科技,在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手機安裝「定位追蹤」程式,或是利用長者防走失裝置,讓患者有一個全天候的貼身守衛。

手機「定位追蹤」應用程式

香港有機構推出了手機「定位追蹤」應用程式,如東華三院的「腦友導航」,讓用家免費下載,令照顧者可隨時追蹤長者位置之餘,亦能防止長者因誤關應用程式而取消定位功能。程式亦附設慰問按鍵,讓照顧者可透過短訊甚至撥號,直接聯絡長者,緊貼長者狀況。當中的「尋人功能」亦能透過網絡世界,發佈尋找失蹤長者的訊息,協助長者平安回家。

防走失裝置

此外,照顧者亦可考慮使用市面上的防走失裝置。其中一款裝置包括一個定位腕表(戴在容易走失者手腕上)及相關應用程式。照顧只需透過個人手機下載應用程式,即可24小時追蹤患者位置,給予他們貼身保護。

防走失裝置更具備「安全電子圍欄」功能,用家只要於程式為患者設定一個「保護圈」,當他們進出設定範圍時,程式就能即時通知家人,防止走失。此外,相關程式更能精確定位,智能規劃追蹤的最快路線,讓家人可迅速趕到走失者身邊。

有些防走失裝置更具有檢測心率變化功能,可隨時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況。不少定位腕表具防水功能,即使淋浴和洗手亦不用除下。

「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致力在社區推廣「智友善家居」及樂齡科技的應用,協助家屬更容易照顧患者,而患者亦可在「智友善」的家居環境中,獨立愉快地生活。此外,探知館亦歡迎巿民大眾參觀,並會提供體驗式學習的機會;查詢 2839 2882

你可能也感興趣:

 
如何選擇合適安老院舍

每個長者都希望安享晚年,除了居家安老,入住安老院是他們的另一選擇。但在選擇安老院方面,長者或照顧者都要考慮多方的因素,以免入住後,長者得不到恰當及理想的照顧而適得其反。為助長者能夠安享晚年,有一個安心的住處,以下是其中幾個值得注意的地方,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輪候時間 長短不同

由於本地長者人口的數目與日俱增,因此不論是對公私營安老院的需求也非常緊張,輪候時間的長短亦往往左右長者決定入住那類安老院。在公營安老院方面,其輪候時間一般為三年。

長者提出申請入住政府安老院時,亦需要接受安老服務統一評估,以確定長者的健康情況和服務需要。如長者不想長時間輪候,則可考慮入住私營安老院。惟私營安老院與政府安老院不同,在市面上由不同機構所經營的私營安老院,其收費、服務質素及院內設施均有極大差異,因此選擇時應詳加考慮,並多作比較。

健康護理 至為重要

對長者而言,安老院能否為其提供適切的護理需要亦甚為重要。一般長者在入住安老院前,會接受服務評估,其中包括長者的健康情況,院舍的設施能否提供合適的醫療配套等。護理需要則分為以下四個級別:

  1. 特別護理:長者除了需要高度的照料,還要專業醫療設備及人手。
  1. 高度護理:長者需專人照料,無法照顧自己,健康欠佳,身體機能喪失及需要卧床。
  1. 中度護理:長者有自理能力,能照顧個人衞生,只需有人協助家務,例如坐輪椅的長者。
  1. 低度護理:行動自如,能應付日常生活。

護理程度並非越高越好,部份精靈的長者如入住特別護理的院舍,會因其他院友的健康欠佳而感到不安,因此,長者應按本身的健康情況,選擇合適的護理。

院舍環境 仔細參詳

參觀院舍時亦應留意院友是否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宿位是否有足夠私隱度和有鎖櫃桶放置私人貴重物品等。此外,長者同時也要留意安老院的環境及設施,例如:有沒有在走廊、洗手間、浴室安裝扶手;走火通道、火警鐘、煙霧感應器和灑水系統等防火措施是否齊備;有沒有電梯、簡單運動器材、康樂設施供院友舒展身心;房間、大廳及走廊有沒有足夠燈光照明。

除了硬件配套方面,院舍內的衛生環境亦同樣重要,該院舍能否保持空氣流通、沒有異味;地上有沒有積水、垃圾及痰涎等,都對長者的健康有直接的影響。

地點收費 全面考慮

長者如果行動自如,可於日間自由進出院舍,或希望在原來熟悉的社區活動,並維繫原有的社交圈子。家人亦需要考慮院舍地點是否方便探望,以免因路途遙遠而減少探望長者。此外,院舍的地點亦影響收費,交通方便的院舍通常較高。

收費方面,政府安老院的收費約為每月港幣$1600至$2000,私營安老院則由$4000至$6000起,視乎地區及服務而定。另外,我們亦應留意院舍會否收取不同雜費,例如入住時一次性雜費、冷氣費、尿片費、護理費、陪診費等,視長者的需要而定。

服務膳食 質素為先

參觀院舍時,家屬可觀察員工對其他院友的態度是否友善和尊重,是否有足夠人手照顧院友以確認長者在這兒是否能受到妥善的照顧。此外,員工的專業知識亦影響會服務質素,故大家亦可向院方了解人手分配及是否有專業人士如社工、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到診醫生、登記護士等長駐院舍。

有謂「民以食為先」,故在選擇安老院時,膳食一環亦不可忽視。家屬或長者可選擇在用膳時間參觀院舍,以便順道留意膳食服務質素,膳食的數量、種類及營養含量都是重要的參考。另外,對有特別需要的長者,如糖尿病患、素食或進食困難,便更應在入院之前向院方作仔細查詢,看看其能否提供令人滿意的特別餐單。

其他注意事項

由於政府已立例規管安老院的營運,故必須選擇領有由社署發出之有效牌照的安老院。為保障家中長者的權益,如有懷疑時可向該院舍索取其有效牌照、商業登記証及保險証書等有關證明文件。

「入住安老院」可能會使長者感到不安,但只要長者及其家人能細心觀察、周詳預備並多走幾步、多作參觀,相信入住安老院舍的長者也定必能在院舍中活得精彩、安享晚年。

了解房協轄下三間護理安老院: 雋康天地 (北角) / 樂頤居安頤閣 (將軍澳) / 彩頤居喜頤閣 (牛頭角)

了解長者自理能力 為入住安老院做好準備

「居家安老」是不少長者的心願,但一些長者因為家庭或身體狀況轉變,需要考慮入住安老院舍,以得到更適切的照顧。而要入住安老院舍,長者首先要接受自理能力的評估,以確定護理等級,如長者是否需要全面護理。到底入院的評估如何展開?在評估過程中,又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老友記一般在甚麼年紀,會開始出現較明顯的身體機能退化?他們有需要定期做身體機能評估嗎?

房協安頤閣護理經理鍾芯霈表示,根據她的工作經驗,長者一般在75歲開始出現較明顯的身體機能退化。她鼓勵長者定期做身體機能評估,以了解本身的自理能力、身體及精神狀況。

為什麼自理能力評估對入住院舍的長者很重要?

鍾芯霈表示,不少長者都因為自理能力不足,而需要入住安老院舍,而自理能力評估主要用於評定長者的護理需要,以決定應安排長者入住那個類別的安老院舍,亦可讓有需要的長者盡快申請政府院舍。

中風的長者為例,他們可能生活上已完全無法自理,需要高度的照料,於是安老院舍就會在人手比例或專業醫療設備上,作出相應配合。

安老院舍分為哪些類別?

安老院舍為年滿60歲人士而設,分為三個級別:

  1. 最低照顧程度:安老院 (詳情可參考社署網頁
  2. 中等照顧程度:護理安老院(詳情可參考社署網頁
  3. 最高照顧程度:護養院(詳情可參考社署網頁

如何評估長者的自理能力?家人可以怎樣理解這些評估分數代表的意義?

長者在入住安老院舍前,需要接受服務評估,包括由醫生填寫的「安老院住客體格檢驗報告書」(下載報告書)及院方設計的評估表。護士則會根據實際的臨床情況去判斷,如長者「行唔行到」?「食唔食到野」?每間安老院都有各自的評估表,評估表的分數,反映長者自理能力的高低。

安老院住客體格檢驗報告書涵蓋什麼範疇?

安老院住客體格檢驗報告書分為五個部分,包括:

  1. 基本資料
  2. 病歷(如:有沒有吞嚥困難、傳染病徵狀等)
  3. 身體檢查(如:皮膚狀況、呼吸系統狀況等)
  4. 身體機能評估(如:自我照顧能力、活動能力、精神狀況等)
  5. 建議

醫生會在第五部分建議長者適合入住的安老院類別,即高度、中度或低度照顧的安老院舍。

房協的護理安老院如何評估希望入住的長者?

鍾芯霈表示,房協兩間護理安老院「安頤閣」及「喜頤閣」的評估表,主要分為四個級別,由長者行動自如(第一級別),到長者需要全面護理(第四級別),如餵食、轉身及洗澡等。院方會因應他們健康情況及服務需要,而提供相應的護理安排。

她又稱,安頤閣的院友以第二、三級別為主,佔全部院友的六成,而第一級別的需求相對小,因為行動自如的長者,會寧願「居家安老」,在家中安享晚年。

情況較好的老友記,可以如何保持狀態?身體機能較差的老友記,就等如需要入住護老院嗎?

情況較好的長者,應定期做運動,有作息正常的起居生活,並定期到信譽良好的安老院舍,進行身體機能評估。如果長者情況較差,他們並不一定要入住院舍,但卻需要專人照顧。

鍾芯霈稱,院舍有專業的護理人員,長者既可得到適切的復康治療,減慢他們的退化速度,起居生活上亦可得到適當的照顧及護理,因此若長者入住安老院舍,相信家人會更加安心。

可以分享有關老友記及早進行身體機能評估的好處嗎?

衰退的徵狀未必很明顯,如認知能力等。所謂「病向淺中醫」,如果長者及早進行身體機能評估,就可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及時對症下藥。

 

了解房協轄下三間護理安老院: 雋康天地 (北角) / 樂頤居安頤閣 (將軍澳) / 彩頤居喜頤閣 (牛頭角)

你可能也感興趣:

醒腦攻防戰

鎖匙不見了?明晚好像約了誰?煤氣爐關了嗎?文件漏了在哪裡?稍一不慎,本來轉數、記性不錯的腦袋即告失守。要收復失地,註冊營養師教路,能減慢腦部退化的營養素如蛋白質、維他命B、奧米加3等緊記適量攝取。

而一些會破壞腦血管的有害分子如反式脂肪、酒精等則應避之則吉。只要進攻防守得宜,要成為這場醒腦攻防戰的大贏家,其實不難。

宜攻

1. 蛋白質-神經傳導物質重要來源

足夠的蛋白質攝取量,有助增強腦部表現。註冊營養師陳勇堅解釋,腦部訊息的傳遞,主要借助腦部神經線末端分泌的神經傳導物質,而蛋白質所提供的氨基酸如Tryptophan、Tyrosine,便正是這類物質的製造原料。
 
食物如雞蛋、牛奶、肉類、大豆製品等,都含有豐富蛋白質。而蛋白質每天的攝取量以0.8 – 1克 / 每公斤體重來計算。即體重60公斤者,每天約需攝取48 – 60克蛋白質,即約5至6両肉,如此類推。

營養師提提你:過多的蛋白質會轉化成脂肪,亦會影響腎臓,故不宜攝取過量。

2. 奧米加3 -提升腦部運作機能

優質油分如深海魚油、亞麻籽油、芥花籽油等的奧米加3脂肪酸含量豐富,有助提升腦部運作機能,但攝取量仍以適量為原則。

「美國心臓協會建議每星期進食2至3次深海魚類。深海魚類的奧米加3約為13.7%,較淡水魚的9%為高。而除了深海魚如三文魚、吞拿魚,其他食物如亞麻籽、豆腐、合挑、蝦等亦含有奧米加3,但含量當然不及深海魚豐富。」

營養師提提你:不喜歡食用魚類的人士,可考慮服用補充劑。

3. 維他命B -神經線守護兵團

維他命B對腦神經線及細胞均有保護作用,亦能改善記憶力。「維他命B1為輔酶,有助能量發揮,既可保護神經線,對神經細胞亦有益處。長期缺乏維他命B1,例如因飲酒過多令其流失,會導致精神狀態不佳,甚至神智不清。而B6及B12亦同樣有保護神經線的作用。」含維他命B1的食物包括紅米、小麥胚芽;B6包括香蕉、粟米片、豆類等;B12則以肝臟及海產含量較豐富。

又名維他命B9的葉酸,有助細胞形成及保持神經系統正常運作,屬每天所需的營養素,缺乏會引起貧血及令神經組織受損,影響學習能力。含葉酸的食物包括:深綠色蔬菜、全麥維、眉豆、紅腰豆、籚筍等,同屬維他命B家族成員的卵磷脂,分解後能產生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有助改善記憶力。

「卵磷脂為身體每天所需的營養素,但一般人均會攝取足夠,甚少缺乏。含卵磷脂的食物包括:蛋黃、內臓、黃豆、花生、西蘭花、椰菜花等。」

營養師提提你:維他命B屬水溶性,多餘的會隨尿液排出,只有極少量會暫存體內,故緊記每日適量補充。

4. 抗氧化物-保持腦筋靈活

胡蘿蔔素(維他命A)、維他命C及E屬天然抗氧化物,可對抗自由基,免神經線受破壞,有助保持腦筋靈活。紅蘿蔔、橙、木瓜、蕃茄均含胡蘿蔔素;青椒、奇異果、柑橘類水果則是維他命C的重要來源;維他命E屬油溶性,小麥胚芽、果仁、糙米等均含量豐富。

營養師提提你:維他命應適量攝取。建議維他命A攝取量男性每日為600微克,女性為500微克;而維他命E及C的成人每日攝取量則分別為15毫克及不少於45毫克。

宜防

5. 酒精-拖慢大腦反應

酒精會損壞腦細胞及神經末梢,影響訊息傳遞及溝通,最終禍及大腦的正常反應。「酒精會影響腦部的脂肪酸,令神經傳導物質無法正常分泌,即使大腦發司號令,身體因收不到「命令」,最終亦無法作適當反應。」


6. 反式脂肪-腦部病變元兇

與飽和脂肪同為有害分子的反式脂肪,來自含氫化植物油的加工食品如酥皮糕點、餅乾、蛋糕、沙律醬等,長期攝取容易引致血管栓塞,影響腦部靈活性,故應盡量減少食用。

宜守

均衡飲食,補充足夠營養外,陳勇堅強調,以下指定動作,也是「醒腦」要訣:

1. 多做頭腦體操,如下棋、打麻將。盡量多記東西,多用腦;
2. 多休息。只因疲勞會拖慢腦部轉數,記性亦會變差;
3. 多運動,能清醒頭腦及減慢腦部衰老。


資料來源《健康動力》雜誌授權轉載。
撰文:陳秀清

你可能也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