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健康飲食,很多人會提及多吃蔬菜水果,減少過量進食肉類。可是,部份長者誤以為肉類的進食量應越少越好、或因胃口下降,所以每天只吃很少的肉類,導致蛋白質的攝取量不足。其實,膳食中的蛋白質長期攝取不足會加快長者的肌肉流失、免疫力變差等。因此,我們不應忽略肉、魚、蛋及代替品類食物的營養價值。
不可或缺的營養來源 – 肉、魚、蛋及代替品
- 肉、魚、蛋及代替品含豐富蛋白質,幫助維護、修復身體組織。此外,蛋白質亦有助維持身體免疫力運作和作為肌肉合成的原料。
- 紅肉、豬肝、蛋及豆類含豐富鐵質,有助減少因缺少鐵質而貧血,而引致的疲倦、頭暈、臉色蒼白等症狀。
- 魚類(尤其是富含脂肪的魚,如鯖魚、三文魚、沙甸魚)、海產類含奧米加-3 不飽和脂肪,對防止腦部退化和心血管健康十分重要。
均衡飲食原則下的建議肉類進食量
根據健康飲食金字塔,建議65歲或以上人士每天進食5至6兩肉類(以生肉計)、或同等蛋白質份量的魚、蛋及代替品(參考下表)。
與一兩生肉的蛋白質含量相若的食物:
食物 | 簡易份量 |
---|---|
瘦豬肉、牛肉、羊肉、雞、鴨等家禽類、魚肉(煮熟) | 1個乒乓球大小 |
帶子 | 3隻 |
蝦(中),1安士 | 4隻 |
雞蛋 | 1隻(大) |
硬豆腐 | 1/4 磚 |
素雞 | 半條 |
煮熟黃豆 | 4湯匙 |
其他煮熟豆類 | 6至8湯匙 |
果仁種子(如無鹽腰果、杏仁、花生、南瓜籽、葵花籽) | 3滿湯匙 |
明智選擇肉類及代替品 – 優質的蛋白質來源
建議注重選擇去肥剩瘦的肉類、魚、豆類製品(如豆腐、鮮腐竹),因為它們的飽和脂肪含量較少,可減低血液膽固醇超標的風險。
相反,半肥瘦的肉類(如皮層、近骨部位、腩肉)、加工肉類(如香腸、午餐肉、肉丸)、燒味、臘味、油炸的豆品等含高脂肪或鹽分,會增加心血管病(如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的風險。
總括而言,當中的關鍵在於每天進食足夠的份量,並著重揀選優質的肉類及代替品。同時,穀物類、蔬菜、水果、肉、魚、蛋及代替品和奶類及代替品的營養價值各有不同,而不同營養素在身體中的功用各異,要透過均衡飲食令它們互相配搭,身體才會健康,所以各種營養素都是不可或缺的。
撰文: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社區營養服務)註冊營養師 陳星輝
房協轄下的護理安老院餐單由營養師和厨師精心設計,可以確保長者每餐營養均衡且色香味俱全。
了解更多:北角「雋康天地」、牛頭角「喜頤閣」、將軍澳「安頤閣」
*此服務由香港房屋協會提供,撰文機構及營養師僅提供內容作教育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