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人提出以自製蛋黃油舒緩濕疹,成為全城熱話。以下將從雞蛋黃油的功效、濕疹的病情發展、濕疹的外治原則,與及中醫外用藥物劑型的特性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雞蛋黃油是否真的有此神奇療效。
雞蛋黃有助傷口癒合
外國有科學家曾對三度燒傷患者進行研究,在復原中的傷口外塗雞蛋黃。結果顯示:雞蛋黃有加速傷口癒合,還有減少疤痕形成的效用。雖然箇中機理仍須作詳細研究,但外用雞蛋黃有助傷口癒合,是有科學根據的。
關於雞蛋黃入藥外用之醫籍
雞蛋黃又稱「雞子黃」。根據《本草綱目》所載:「孩兒熱瘡,以雞子黃同熬乾,待有液出,取塗瘡,粉以苦參。」
其他醫籍亦言:「杖瘡已破:雞子黃熬油搽之,甚效。」
「耳疳出汁:雞子黃炒油塗之,甚妙。」
「腳上臭瘡:熟雞子黃一個,黃蠟一錢,煎油塗之。」
多年來,不同醫籍均有記載雞蛋黃入藥外用,未能一一列舉,但這說明外用蛋黃油治療外科疾病(包括皮膚病),並非新鮮之事。
以油劑舒緩皮膚病
蛋黃油屬於中醫外科外用藥的「油劑」類別。油劑是將植物油(例如麻油、芝麻油等)與中藥粉末混合調勻成糊狀;或將藥物以植物油煎熬至枯並去渣,再加入適量黃蠟而成;又或直接從動物藥或植物藥中壓榨取油。
油劑有滋潤皮膚、防止皸裂、生肌長皮,以及解毒收斂的作用。一般用於急性或亞急性伴糜爛、滲出、鱗屑、膿皰、潰瘍的皮膚病;另外亦適合用於乾燥痕癢或皸裂的皮膚。
使用時可用棉棒沾取適量油劑,直接塗在皮損處;或將油劑塗抹於消毒紗布上,敷貼於皮損處。
濕瘡的三個階段
中醫學的濕瘡與西醫的濕疹接近,是一種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根據濕瘡的病情發展,可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及「慢性期」三個階段。
急性期:外治以清熱安撫為主
在急性期中,患者的濕熱症狀較為明顯,可見皮損潮紅發熱、腫脹、丘疹水皰密集、滲液,甚為瘙癢。
由於發病較急,如有不慎可致繼發感染和引起全身症狀,因此外治一般以清熱安撫為主,並應避免刺激,待皮疹穩定才以收斂消炎、促進皮膚恢復為治療目標。
亞急性期:病情未穩 莫受刺激
亞急性濕瘡患者主要見皮膚輕度潮紅、搔癢、輕微的糜爛滲出,或見鱗屑,是急性期緩解的過程,或向慢性期發展的過渡期。
由於病情尚未穩定,受刺激後可再次急性發作,故治療上仍以消炎止癢、乾燥收斂為主。
慢性期:氣血耗傷 皮膚乾燥
慢性濕瘡的患者以皮損色暗或色素沈著為主,可見皮損粗糙肥厚、抓痕、血痂,搔癢明顯。慢性濕瘡是由於久病耗傷氣血,血虛則不能潤澤皮膚,所以皮膚才出現乾燥、脱屑、瘙癢(血虛則風燥,風盛則癢)、裂開的情況。雞蛋黃性味甘平,有滋陰潤燥、養血熄風的作用;結合油劑的特性,蛋黃油較為適用於慢性濕瘡。
人人體質有別 忌亂用蛋黃油
雖然油劑可用於急性或亞急性的糜爛、滲出、潰瘍性皮膚病,但考慮到濕瘡在急性期及亞急性期的不穩定,故不建議患者隨便嘗試任何新的外用產品或藥物,以免刺激皮膚,引起嚴重後果。
如濕疹患者對雞蛋過敏,蛋黃油中的致敏源及蛋白質可經傷口傳入,故切忌亂用。各人體質及病情均有差異,故不應盲從任何方法,否則有機會適得其反,加重病情。
以下簡單介紹蛋黃油的製作方法,供大家參考:
1. 預備約4-5隻雞蛋並烚熟(份量可視乎需要增減)。
2. 取出蛋黃,用叉或鑊鏟壓碎,以幼細顆粒為佳。
3. 將蛋黃碎放入平底鑊乾煎(不需加入食油),持續翻炒蛋黃碎,使其平均受熱
4. 注意火力不能過大,宜用中火乾炒(蛋黃油的卵磷脂可受高溫破壞)。
5. 炒至蛋黃顏色變深並釋放出蛋黃油。
6. 熄火,盛起蛋黃油並以紗布隔渣,待放涼後可倒入已經消毒的玻璃瓶中。宜放在陰涼地方存放,避免陽光照射,製作後宜儘快使用。
注意事項:
1. 製作時會釋放濃烈氣味,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2. 塗抹蛋黃油後宜用紗布包裹,以免弄髒衣物被單。
3. 對雞蛋過敏人士切勿使用。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如有任何疑問,請先諮詢合資格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