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認知障礙症與中風息息相關 控制心血管病風險因素減患病機會

「認知障礙症」有不同類型,其成因及對身體機能的影響各有不同。除了較為人熟悉的「阿茲海默症」之外,「血管性認知障礙症」是認知障礙症中第二常見的類型,更與「中風」息息相關。房協長者通邀請了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腦神經內科臨床副教授劉巨基醫生為大家講解預防「血管性認知障礙症」與「中風」的重要性,也會介紹一個專為中風康復者及照顧者而設的手機程式 -「風起航」,提供一站式中風風險管理平台,加強監測及支援中風患者的康復情況。

「血管性認知障礙症」跟「中風」息息相關,可否講解兩者之間的關係?

「血管性認知障礙症」的常見成因是患者的腦血管出現阻塞或爆裂的情況 ,令腦部細胞缺氧壞死,導致中風,影響腦部重要區域的功能。患者經歷多次中風,尤其是出血性中風,更會增加認知障礙症的機會。

此外,即使本身腦部中風的面積不大,若受影響的區域跟認知功能有關連,也可能導致認知障礙症。

「腦小血管病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亦是導致認知障礙症的重要原因,而腦小血管病的主要原因是長期高血壓。另外,不正常蛋白在腦內積聚,形成腦澱粉樣血管病 (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亦是導致「腦小血管病」的常見成因。「腦小血管病」初期的病徵通常並不明顯,例如行動稍微欠佳、說話比較不流暢、身體協調稍遜而已。然而,它是導致中風 (「缺血性中風」或「出血性中風」) ,和認知障礙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血管性認知障礙症」、「阿茲海默症」和「路易體認知障礙症」分別對患者的身體機能有什麼影響?

三種主要的認知障礙症對身體機能之影響分別為:

阿茲海默症

患者的短暫記憶會受到影響,學習新事物上出現困難,但以往的舊記憶卻未必有缺損。此外,亦有機會影響視覺空間感官。

路易體認知障礙症

患者的徵狀跟阿茲海默症相似,不過有機會出現幻覺,亦可能有顫抖和肌肉僵硬等問題。

血管性認知障礙症

患者的執行能力 (executive function) 會受影響,例如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例子:即使患者手裡拿著一條鎖匙,當他到門前時,他們可能忘記下一步應該做什麼。

有別於阿茲海默症患者,血管性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短暫記憶會有較少影響。

由於年齡增長是認知障礙症的主要成因,約三至四成病例都屬於綜合性認知障礙症 (mixed dementia),大多是同時患有血管性認知障礙和阿茲海默症,而非單一類型。

「急性缺血性中風」和「腦小血管病」分別的徵兆為?

「急性缺血性中風」的徵兆一般都比較突如其來,典型症狀包括:

  • 面部、手腳或身體的其中一邊會突然感到乏力、失去觸覺、麻痺
  • 影響語言或溝通能力、言語不清、詞不達意
  • 影響視覺(單眼或雙眼),甚至出現重影
  • 身體協調能力或行動有所影響

至於慢性腦小血管病,初期的病徵通常並不明顯,例如行動稍微欠佳、說話比較不流暢、身體協調稍遜而已,而病徵通常會隨著時間慢慢形成。一些中年患者雖然沒有察覺自己有什麼明顯病徵,但通過磁力共振檢查,就發現其腦小血管出現病變。故此,腦小血管病的情況很容易被忽略,因為其初期病徵可以很輕微,令患者誤以為是自己年紀大了的正常身體變化,如記性變差,又或是以為自己的行動純粹沒年輕時般「精靈」。

然而,若腦部某個重要區域有細小的血管突然受到阻塞或爆裂,便有機會引致急性的「缺血性中風」(血管阻塞) 或「出血性中風」(血管爆裂)。

「舒張壓」是什麼?又與中風和認知障礙症有何關係?

高血壓是導致中風的主要成因。「血壓」分為「收縮壓」與「舒張壓」,以下是兩者的分別:

  • 收縮壓:亦稱為「上壓」,反映心臟收縮泵出血液時血管內的壓力
  • 舒張壓:亦稱為「下壓」,反映在心跳之間,心臟放鬆時血管內的壓力

大眾通常都特別關注收縮壓/上壓,而它確實與中風和認知障礙症的關係密切。要預防中風和認知障礙症,理想的血壓指數為上壓低於120-130mmHg,下壓低於80mmHg。

然而,我們的團隊數年前進行了一項研究,對象為一群平均年齡70歲的中風人士。我們對這些患者的磁力共振圖表作了深入分析,當中反映出他們腦小血管病變的情況;同時也追蹤了他們入院前十至二十年血壓的數據紀錄,發現他們除了上壓較高外,他們中年時下壓較高的情況,與其後的腦部病變亦有著莫大的關係。

由此可見,不論中年人還是年輕人,除了關注上壓外,也應留意下壓。從我們的觀察所得,不少中年人或年輕人即使上壓正常,其下壓其實頗高,需要特別留意和跟進。下壓與日後的腦小血管病變或整體腦部健康息息相關。

曾經中風會增加患上「血管性認知障礙症」的風險*,中風患者應可如何預防認知障礙症和再次中風 ?(*數據顯示20%中風康復者患有認知障礙症)

預防勝於治療,若希望減少中風和患上認知障礙症的機會,大家要控制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以下是一些建議及注意事項:

監測血壓,預防「三高」

我們會建議高血壓人士或長者,除了到醫院或診所時量度血壓外,在家亦應添置血壓計,恆常在家量度血壓,例如每星期兩天,在早上及傍晚分別量度血壓兩至三次。因為通常在家的血壓度數,會比在醫院或診所量度的準確。基於舟車勞頓,又或見醫生心情緊張等,都有機會引致在醫院或診所量度的血壓偏高。

除血壓外,血膽固醇與血糖指數也是需控制且重要的中風風險因素,大家亦要多加留意預防「三高」。「三高」有年輕化的趨勢,已推前到20 – 30歲的人士,所以大家應及早正視「三高」的情況。

留意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尤其在長者中十分常見,因此建議65歲或以上的長者應該定期進行篩查。正常情況下,心跳應該有一定規律的;可是有心房顫動的患者,其心跳沒有規律性,也可能會感到輕微心跳紊亂、心口不舒服或頭暈的情況,但也可能沒什麼明顯病徵。心房顫動會令血栓在心房形成,假如阻塞腦部主要血管,或會引致嚴重中風。

研究顯示,有心房顫動的人士中風機率比一般人高五成,因此建議定期進行檢查,包括讓醫生檢查脈搏、進行心電圖檢查,以監測心跳是否有規律。

健康飲食與生活
  • 減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每天最多可攝取5克鹽分,即一茶匙的份量)
  • 減糖
  • 減少高脂肪食物攝取
  • 多吃蔬菜、生果,每天進食3至5份蔬果
  • 戒煙
  • 少喝酒
  • 恆常運動

針對各種疾病的營養飲食貼士:https://www.stroke.med.hku.hk/diet-resources

可以為大家介紹一下由香港大學中風研究及預防組研發的手機應用程式 -「風起航」嗎?

「風起航」是個一站式中風管理的手機應用程式,透過此平台我們期望能夠幫助到中風患者和照顧者,為他們提供以下主要功能和資源:

  • 中風患者可以監測自己的不同風險因素,尤其是血壓。用家可將血壓計所量度的數據,手動記錄於應用程式裡。亦可利用特定型號的藍牙血壓計進行量度,相關數據會自動輸入到手機程式裡。記錄血壓後,應用程式會顯示用家的上壓、下壓是否正常,亦能以圖表展示用家在過往一段日子中的平均血壓度數,讓用家更了解自己「三高」的狀況,同時可方便醫生根據不同度數進行評估或調校藥物。
  • 許多由香港營養師協會提供的預防中風和其他慢性病的飲食貼士,亦有適合服用「華法林」患者的食譜和痛風患者的「低嘌呤」食譜等。
  • 提供中風和認知障礙症患者所需的健康資訊,如可以在家進行的復康運動、吞嚥困難的飲食注意事項等。
  • 提供大量資源地圖,範圍包括香港、澳門、深圳共四千個資源中心的相關資料 (如:院舍、復康中心、醫院等聯絡資訊和地址等)

了解更多有關「風起航」應用程式:https://www.stroke.med.hku.hk/werise-app

你可能也感興趣:

分享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the content on this sit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為你推薦

No data wa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