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早前舉辦「行得安全至安心」講座,讓大家多了解為長者挑選鞋履及助行工具的竅門,由中心的一級職業治療師葉靈進主講。講座先由長者日常穿著的鞋履入手,它們可被區分為兩大類型——家居穿著的室內鞋履及外出時穿著的鞋履。
家居鞋履
市面上有不同類型的拖鞋,它們在外型、物料和設計上都不盡相同,大家為長者作選擇時可留意以下重點。
防滑坑紋:鞋底需要有特定設計,才能在濕滑的地方(如浴室)提供足夠的防滑功能:坑紋要橫向,向鞋底左右兩邊延伸,鞋底邊緣的坑紋要開口而非封閉。
鞋底物料:首選橡膠鞋底,防滑度相對較高,揀選時宜細仔觸摸鞋底,了解它的粗糙感是否足夠。
魔術貼設計:對於有嚴重腳腫問題的長者,須留意拖鞋會否過硬或過窄,影響血液循環。若鞋身採用魔術貼會較為理想,可調節鞋內空間。
由於人字拖的鞋底較薄及平坦、欠缺坑紋,鞋子容易脫落,給予雙腳的穩定性低,容易影響穿著者的平衡力而引致跌倒,因此不適合長者穿著。
自我定期檢查家居鞋
即使已揀選了一對合適的家居鞋,長者或其家人仍須定期檢查它們的狀況。
- 鞋底坑紋是否已磨蝕?
- 鞋底是否過薄,影響步行時的穩定性?
- 鞋子是否過於寬鬆或狹窄?
外出時穿著的鞋履
除了家居鞋,長者外出時穿者的鞋履亦固然要細心揀選。
鞋後部分:鞋的後部要寛闊堅挺,鞋跟要夠硬身。由於長者的平衡力開始下降,鞋領部分可選擇稍為高身的款式,有助穩定腳跟,減少雙腳左搖右擺。
鞋底:跟家居鞋相似,物料首選橡膠且要有粗糙感,才有足夠的防滑度;要有橫向的防滑坑紋,鞋底邊的坑紋要開口;軟硬度要適中。
鞋面:相對於家居鞋,外出鞋履的遮蓋範圍宜較大,從而可為腳面起保護作用。設計上宜採用拉鍊或魔術貼,當出現腳腫情況時可隨意調較鬆緊度。
重量:由於長者的日常活動耐力隨年齡下降,若鞋子太重容易使他們疲倦,因此外出鞋宜以輕便為主。
試鞋時的要點:關於試鞋的時間,原來亦大有學問,理想時段為午後至晚上,因為部分長者容易在外出活動後略為腳腫,如此便可確保購買的鞋子不會過細。試穿時,宜預留一隻手指闊度的空間。
如何選擇合適的助行器具?
由於每位長者的實際身體情況不盡相同,難以一概而論,因此當為長者揀選助行器具時,宜先尋求物理治療師或職業治療師的專業評估和諮詢。那究竟使用助行器具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可增加身體支撐的面積,減低跌倒機會、可彌補平衡力的不足,並可減低痛肢受力。
此外,當長者拿著助行器具時,身邊人可清楚看見而有所警惕,有助預防被途人撞倒。還有就是,使用助行器具可增強長者在步行時的信心,並增加長者的活動耐力,延長他們的活動時間。以下是香港常見的助行器具及各類型之特色:
拐杖(手杖)
- 透過增加一個支撐點來提升平衡力,而非負重——它僅可分擔約10-20%的下肢承受重量而已
- 把手首選呈「T形」的款式,且採用堅固、防滑而不易損壞的物料製造
- 有手帶較為理想
- 宜選擇由鋁合金或碳纖等輕身物料製造的款式。若拐杖過重,長時間使用會容易疲倦,亦影響活動的耐力
- 宜選擇可調高度的款式
- 防滑膠墊:需要有足夠厚度(闊度)、坑紋要夠深、摩擦力要高
- 調校拐杖高度基本原則:當使用者將手臂往下垂,手腕跟把手成一直線
- 使用拐杖時,手踭約屈曲20-30度。若拐杖過長,使用者的肩膀會向上縮起來;若拐杖過短,走路時會出現「駝背」的情況
四腳叉(四腳拐杖)
- 相比起拐杖,四腳叉可承受較多的下肢重量,約30-40%
- 留意底座的開口:部份款式的四腳叉分左右邊使用,兩腳平排的一邊靠近使用者,兩腳伸出的那邊則向外
- 留意底座的大小:有些長者回家途中需要上落梯級,若如此,揀選四腳叉時要避免其底座的大小比梯級還闊,那便無法使用
- 調校四腳叉高度基本原則:當使用者將手臂往下垂,手腕跟把手成一直線
助行架(四腳助行架)
- 可分為「固定式」、「摺合式」、「R形」及「有轆」四個款式
- 對於上肢較弱的長者,有轆的款式會較為適合。可是,若使用者的身體及手腳協調均較弱時,便該改為用其他三款無轆的款式才更為安全
- 助行架適合於平路上使用,不適合於樓梯或斜路使用
- 調校助行架高度基本原則:跟調校拐杖及四腳叉的情況相似
長者在日常使用助行器具時,須謹記定期作出檢查,包括防滑膠墊有否磨蝕、手柄位置有否破損,又或者助行架的開合是否能夠正常運作。
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致力在社區推廣「長者友善家居」及樂齡科技的應用,並設計了不同主題的健康探索團、導賞團及體驗團,由專人帶領參觀及講解,查詢 2839 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