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隨著社會人口老化,加上都市人缺乏運動,患上骨質疏鬆的個案有上升趨勢。一個本港研究顯示,大約兩成56歲以上的婦女已患上骨質疏鬆症,而佔近半人的骨質密度過低。令人擔憂的是,絕大部分人在接受檢查前,並不知道自己的骨質密度,已低至危險水平,可見大眾需要更加關注骨質健康。
患者容易骨折
所謂骨質疏鬆,是指骨質流失。簡單來說,人體的骨骼由破骨細胞及造骨細胞周而復此不斷進行新陳代謝,從而達致平衡狀態。但更年期後,雌激素水平下降,刺激破骨細胞活躍,使骨質流失比新生的多,從而導致骨質疏鬆。
患上骨質疏鬆人士,骨頭變得脆弱,容易發生脆性骨折,只要受到一點兒外來力量衝擊,例如不慎跌倒,或不小心碰撞到物件,也會造成骨折,繼而有機會導致永久傷殘甚至死亡。
據統計,過去30年亞洲區骨折數字上升了兩至三倍,估計10至20年後,全球有約一半的骨折都會在亞洲發生,間接反映了亞洲人患上骨質疏鬆的情況,有惡化的跡象。
除年齡因素外,生活習慣亦會增加患上骨質疏鬆及脆性骨折的風險,包括:長期吸煙及酗酒;飲食上較少吃奶類食品,未能攝取足夠鈣質;經常身處室內很少接觸到太陽;缺乏運動等等。另外,女性一般患上的機會較男性高,尤其是過早停經的女士,屬於高危一族。
由於骨質疏鬆沒有早期病徵,常被人忽視,以致未能及時確診及治療,等到發生骨折後才處理,就已經太遲。
預防及治療方法一覽
要預防骨質疏鬆,需定期做骨質檢查。檢查骨質密度的標準做法,是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測量儀(DXA)掃描腰椎或股骨頸。這種檢查是非入侵性的,單次輻射量比傳統X光檢查還要低,而患者只需每一至兩年檢查一次,所以無需過分擔心安全問題。
治療方面,現時有三種較為常用的治療藥物,包括雙膦酸鹽、副甲狀腺素(PTH)及生物製劑 RANKL 單株抗體 Denusomab。雙膦酸鹽是第一線的骨質疏鬆治療藥物,透過抑制破骨細胞代謝進行治療,價格相對較低,但成效亦較弱。
PTH是透過增加成骨代謝進行治療,雖然成效最高,但患者需每天進行皮下注射,價格昂貴,多用於嚴重骨質疏鬆患者上。最新引入的生物製劑 RANKL 單株抗體Denusomab 治療方案,同樣透過抑制破骨代謝活動進行治療,但患者只需半年注射一次,副作用及方便性均較前兩者佳,價格亦相對適中。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建議停經後婦女及年過65歲的女性或年過70歲的男性,定期到醫院或診所進行骨質密度檢查。生活上,患者宜多做運動,例如行山、緩步跑等,改善骨質疏鬆的情況。同時,透過計算每日攝取的鈣質量及維他命D,以確保身體吸收足夠的鈣質。
資訊來源:健康講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