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缺乏認識,不少人或會覺得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行為教人摸不著頭腦,不過只要大家多關心、多去了解,便會明白背後的種種原因。現在就由房協一級職業治療師為大家揭開神秘的面紗,跟大家講解認知障礙症患者有何常見的行為問題,並給予照顧者一些實用的照顧小貼士。
日常生活中,認知障礙症患者有哪些常見行為問題?
發脾氣:容易發脾氣,情緒不穩定,或會大吵大鬧,不願聆聽別人的說話。每個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個案都不盡相同,也有個別患者在日落之後,情緒會特別容易波動,醫學上稱之為「日落症候群" by Ageing Asia at the 9th Asia Pacific Eldercare Innovation Awards, also known as the "Oscars" in the eldercare sector.
遊走:認知障礙症患者喜歡遊走、四處踱步,更有機會趁家人或照顧者一不留神,偷偷離開家門到街上遊走。
重覆的行為:喜歡重覆說話 ,例如不斷嚷著要上街,又或是重覆發問相同的問題、提出相同的要求等。如即使已剛剛吃過午飯,仍是會不斷要求吃飯。
暴力傾向:部份認知障礙症患者可能有暴力傾向,甚至會出手打人。
危險的行為:對於一些比較嚴重的個案,長者已失去理智,例如他們會胡亂掉東西出窗外,這時候家人便需要加倍注意。
關於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行為,背後可有什麼原因?
由於認知功能的缺損,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語言及表達能力會出現問題,他們不懂得如何好好表達心中所想。另外他們的心理狀況很脆弱,充滿著不安全感與惶恐卻不曉得如何表達,於是他們或會採用大吵大鬧或發脾氣的方式,將心中的情感宣洩出來.
有什麼「小貼士」給照顧者,助他們紓援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行為問題?
小貼士一:
照顧者或家人可嘗試去了解,認知障礙症患者某些行為問題的「前因」——究竟有什麼事物觸發他們?會否有一個特定的模式?例如是,會否每當遇上某些特定情況,長者接下來便會大吵大鬧?若果好幾次都是出現同樣的情況,我們作為職業治療師便會跟其家人一起探討,看看日後當又再面對相同的情況時可怎樣處理,又或是如何避免讓患者面對相同的情況。
小貼士二:
認知障礙症患者容易出現遊走的問題,可考慮為他們戴上刻有其名字的手鍊,日常並在他們的銀包或手袋中,放進寫有他們名字及家人電話的字條。如此,當患者一旦迷路走失了,可易於協助聯絡其家人,以保長者的人身安全。
小貼士三:
日常在家,照顧者要時刻當心別讓長者有機會偷偷獨自溜走外出,免生意外;可是當他們在家裡忙著時,實在難免分身不暇。家人可考慮安裝一些簡單防遊走智能裝置。
小貼士四:
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或會胡說約了朋友要離家外出。這時候,照顧者切勿跟他們爭吵、又或直接指出他們的錯誤。照顧者可嘗試平心靜氣地轉移一下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改為留意其他的事物。
你工作上曾遇過怎樣的行為問題例子?
例子一:
有一位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每當遇上電視機的聲浪過大時,他便會很不安。於是我建議其家人在家居環境方面注意一下,盡量讓長者能夠在一個較寧靜的家居環境中生活。一般而言,若家中有認知障礙症患者,家居環境保持寧靜會比較理想,而且家居佈置以簡潔為主,以避免讓患者感到眼花繚亂,這樣可有助穩定其情緒。
例子二:
有些認知障礙症患者十分抗拒洗澡。每當有人要求患者洗澡,長者便會變得煩躁、容易鬧情緒,因洗澡的過程令他們內心很不安—— 一方面是基於他們本身沒有能力獨自處理洗澡的整個複雜過程,同時他們心裡亦不喜歡依賴別人的幫助,再加上他們並不慣在別人面前脫掉衣服;可是,患者並沒有能力將這些感受好好表達出來,縱然其實他們內心感到很不舒服。所以每當別人要求他們洗澡時,他們便會大發雷霆,藉以讓情緒發洩出來。他們對自己處理不來的事情感到不安,對自己失去信心,同時抗拒他人。
例子三:
不少認知障礙症患者會出現晚上情緒高漲的問題,他們日夜的作息時間不協調、不定時。由於患者晚上睡得不好,到了日間當其他人都在活動時,他們卻常常在睡。要處理這個問題,家人或照顧者可於日間多給予他們不同的活動,防止他們日間在睡而晚上卻不願去睡,繼而騷擾到鄰居或院友。
了解房協轄下三間護理安老院: 雋康天地 (北角) / 樂頤居安頤閣 (將軍澳) / 彩頤居喜頤閣 (牛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