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中風後飲食要點

中風後遺症情況人各有異,有些長者需要適應口腔和吞嚥肌肉的功能受損,亦有些長者要經歷重新學習運用手腳肌肉。無論是出現吞嚥困難還是四肢功能有變,都對長者的飲食及生活造成不便,容易導致營養不良、缺水或肌肉流失,甚至引起各種炎症(如肺炎等)。如果發現長者進食及吞嚥時經常出現咳嗽或面有難色,甚或將食物含在嘴裏不肯吞下,建議諮詢醫護人員和言語治療師作評估,選擇合適的食物質感和飲品濃稠度。

中風後的營養需要

從飲食中取得足夠營養,才能有健康的體魄面對復康的過程。中風後的營養需要可按健康飲食金字塔的建議份量:

食物類別每天建議份量(以長者為例)
穀物類3-5碗(1碗=5滿湯匙飯、2片麵包)
蔬菜類最少3份(即1碗半熟蔬菜)
水果類最少2份(即2個中型或1碗切粒水果)
肉、魚、蛋、豆及代替品5-6兩(1兩=乒乓球/麻雀大小肉)
奶類及代替品1-2杯(1杯=240毫升脫脂奶或加鈣低糖植物奶)
中風後的飲食建議

以下提供面對咀嚼和吞嚥困難,或準備餐膳有障礙的患者而設的建議作參考:

  1. 水果蔬菜二加三 不能交換取替

    水果可選擇粒狀水果如藍莓、士多啤梨,清洗和咀嚼較為容易,亦可以選購市面上已切好小塊的水果盤。若因吞嚥困難需要使用果汁另加凝固粉,建議選購沒有添加糖的純果汁,喝大半杯(180毫升)已經符合1份水果的建議。蔬菜一般纖維量高,若需要改變質感以便進食,可用較高效能攪拌機,或選用容易煮軟的去皮番茄、茄子、冬瓜、節瓜等水溶性纖維較高的蔬菜。

  2. 選擇優質低脂肪蛋白類

    進食含高飽和脂肪食物包括動物油脂如牛油、豬油、肉類家禽的皮骨腩部位置,都是增加低密度膽固醇(即壞膽固醇)的元兇,會增加再次中風的風險。宜改為選用低油脂的瘦肉、魚類或海鮮,並配合低脂肪的黃豆類製品,來攝取足夠蛋白質。吞嚥或咀嚼困難者可遵照醫護人員評估後建議,如有需要可用攪拌機調整肉類質感,軟身的蒸蛋和魚塊較容易作質感調整。

  3. 選用健康油脂

    健康油脂有助維持好膽固醇水平及為體重下降者增加熱量攝取。煮食時宜選用橄欖油、牛油果油和芥花籽油等含豐富單元不飽和脂肪的食油。如沒有咀嚼和吞嚥問題,可食用無添加鹽果仁或種子類如南瓜子或芝麻。咀嚼困難者可考慮將果仁粉或醬狀食品,如花生醬和芝麻醬,添加至飲品和食物中。吞嚥困難者則需避免黏稠食物,所以建議使用以上提及的流質植物油。然而,熱帶油例如椰子油及棕櫚油等含高飽和脂肪的油類或食品皆不建議食用。

  4. 選擇天然調味料 降低食物中鈉含量

    多用新鮮香料調味,例如薑、蔥、蒜、檸檬、大地魚粉、芫荽等,代替高鈉調味品如豉油及醬料。另應減少進食醃製食品例如臘腸、午餐肉、皮蛋、話梅等,可維持血壓穩定,減低再次中風的風險。

最後提醒一下,留意體重變化相當重要。如果發現體重短時間突然下降或有下降趨勢,建議尋找醫護人員及註冊營養師作專業評估,避免營養不良導致身體機能每況愈下影響復康進度及增加入院次數。

撰文: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社區營養服務)註冊營養師 陳瑋嘉

房協社區及長者服務小資訊
  • 房協轄下的日間照護及訓練中心,方便家人按照個人時間表攜同長者到中心接受復康訓練,減低中風後跌倒風險。
  • 由房協轄下的營養師設計早點、午餐及下午茶,照顧長者每日營養所需。

*此服務由香港房屋協會提供,撰文機構及營養師僅提供內容作教育用途。

分享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the content on this sit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Recommendations

poster_talk_202504

是次「家居用電安全」免費講座,我們邀請到機電工程署,講解家中不同電器的用途,使用時要注意的事項及安全守則。

實體講座名額有限,額滿即止!立即免費報名:

實體講座: https://forms.office.com/r/LwAYzk9LLH

網上講座: https://forms.office.com/r/6Atd3RGEeg

20250423_LSC-Poster_fb

唐文龍 – 娛樂圈型男,由歌手轉戰影視圈,活躍於中、港、台,影視作品深入民心。「龍遊四海」超過30年,打拼不易。

**活動將以網上直播形式進行。無需報名,活動開始時登入房協長者通Facebook專頁便可收看!**

預防腦退化症
最新

腦退化症,又稱作「認知障礙症」或「失智症」,是由於患者大腦細胞發生病變,導致大腦出現缺損及異常的衰退,影響其功能。患者在記憶、語言、理解、判斷及計算等多方面的能力會下降,進而影響日常生活,嚴重者可出現行為問題並在情緒上有改變,甚至不能自理生活。「腦退化症」並非單純一種疾病,而是能導致上述大腦功能不正常衰退疾病的統稱,其中包括「阿茲海默症」、「血管性腦退化症」、「額顳葉型腦退化症」及「路易氏體型腦退化症」等不同類型,當中又以「阿茲海默症」最為常見。


而在中醫學角度,腦退化症屬「痴呆」和「善忘」等範疇。「腦為髓海」,為「元神之府」,故本病主要由於「髓減腦消,神機失用」所致的一種神志異常的疾病。本病病位在腦,與五臟的心、肝、脾、腎失調有關,多因病者年邁體虛、七情內傷、久病耗損導致氣血不足、腎精虧耗、腦髓失養而成,亦可因氣、火、痰、瘀「上擾清竅」所致。因此,本病多屬本虛標實,本虛為腎精及氣血虧虛,不能上榮於腦,而標實則為氣、火、痰、瘀內阻於腦。臨床治療時當須先辨清其標本虛實,再隨證選穴用藥,才能事半功倍。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相較病後用藥,中醫學更強調「治未病」。「治未病」思想其中兩個核心為「未病先防」及「既病防變」。在疾病發生前,透過日常生活習慣及飲食等方面,調養身體,固護正氣,達至提高抗病的能力。長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藉由穴位按摩,藥膳食療及日常生活注意達到預防及延緩腦退化症的功效。

穴位按摩
  1. 百會穴
    位置:位於頭頂正中線前髮際後5寸處。
  2. 四神聰穴
    位置:位於百會穴前、後、左、右旁開1寸處,共4穴。
  3. 神門穴
    位置:腕部腕掌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腱橈側凹陷處。

上述穴位可使用手指指腹向順時針方向輕力按揉1至2分鐘,以稍有酸脹感為度,有助調暢氣血,醒腦開竅,養心安神。

藥膳食療
  1. 核桃枸杞粥
    材料:核桃仁50克、枸杞子15克、黨參15女、白米50克、生薑5克及食鹽適量。
    做法:將核桃仁、枸杞子、黨參、白米洗淨,鍋中加入2000ml清水,用大火煮沸,放入核桃仁、枸杞子、黨參、白米及生薑,用文火燉煮至粥成,加入食鹽調味。
    功效:補腎助陽,補氣養血。

  2. 龍眼紅棗茶
    材料:龍眼肉15克,紅棗(去核)10克及綠茶2克。
    做法:將所有材料洗淨,放入茶杯中,用200ml沸水沖泡,代茶飲。
    功效:補氣健脾,養心安神。
日常生活注意
  1. 清淡及新鮮飲食,避免進食肥膩和煎炸食物,可適量進食補益腎精的食物如核桃仁和山藥等;
  2. 戒煙酒;
  3. 調暢情志,避免思慮過度,保持正向思考,平時可多參與社會活動,與他人互動;
  4. 進行適度、適量且規律的有氧運動,亦須保持充足睡眠,勞逸結合;
  5. 多思考、進行益智活動,如下棋和閱讀等,亦可嘗試學習新語言及技能。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先向註冊中醫師諮詢。


撰文: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富亨社區健康中心(中醫服務)註冊中醫師 李嘉俊

房協社區及長者服務小資訊

房協轄下護理安老院為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提供認知訓練,並由物理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度身訂造復康運動及治療。

了解更多:北角雋悦「Joyous Circle」、牛頭角彩頤居「Cheerful Court Care Home」、坑口樂頤居「Jolly Place Care Home

*此服務由香港房屋協會提供,撰文機構及中醫師僅提供內容作教育用途。

WhatsApp-Image-2025-04-10-at-8.32.49-AM-1

房協在被譽為安老界「奧斯卡」的「第13屆亞太區創新老年照護項目大奬」中大放異彩,囊括兩項大獎!而房協社區及長者服務總監 吳家雯博士 更獲頒全球最具影響養老業者大獎(Ageing Asia Global Ageing Influencer Award)!頒獎典禮昨晚於新加坡舉行,房協的卓越成就獲得國際認可,我們會繼續為長者提供優質的房屋及服務。

獲獎項目包括:

  • 賽馬會「耆跡再現」健體計劃、賽馬會老友運動計劃 – 體適能樂活耆園(與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合辦) 獲頒 年度創新大獎 — 健康樂活計劃(Innovation of the Year – Active Ageing – Health & Well-being Programme)
  • 建構社會資本 – 屋邨為本社區互助支援網絡 獲頒 年度創新大獎 — 社會資本發展(Innovation of the Year – Social Capital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