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家居大門設計

門是家中不可缺少的裝置,它可以給我們私隱及安全,但不合適的門,會對長者出入造成危險。我們只要認清不同類型的門的特色,就可以讓長者用得方便又安全。

門的種類

首先我們要注意的是門的淨闊度,這不是指門的大小,而是當門全開以後,門框之間可通過之闊度。香港的門,尤其是廁所或房門一般都偏窄,部分只有400-500mm。如要輪椅通過,淨闊度至少需要700mm,若要使用步行架,也需要600-650mm。因此建議屋内所有的門的淨闊度最少有850mm.

單掩門:較為常見,但掩門開關時會佔用門後空間,尤其當長者要使用輪椅出入,如要預留空間掩門,門後位置便不夠讓輪椅轉動,阻礙照顧者協助長者沐浴,或如厠時要轉移位置。

風琴門:類似雙摺門,不會佔用門後空間,但需要安裝上下趟軌。而下趟軌較易造成長者絆倒,或令輪椅出入困難。風琴門全開時,亦會減少門的淨闊度。

雙摺門/趟摺門:跟吊趟門一樣,開關時,較單掩門少佔用門後空間,安裝上卻比前者容易,但當全開時會減少門的淨闊度。

雙向門:新設計門種。此門的最大特色是可向内開(如一般單掩門)之餘,還同時可以向外拉開。只要輕按一下門框邊的按掣,門便可向外拉開。如長者在浴室或廁所内發生意外,照顧者便可即時把門向外拉開,入内施救。

吊趟門:能提供較大的門後空間及門淨闊度,適合在家中使用輪椅或助行架的長者。但需有良好的安裝質素和保養,操作起來才容易及耐用。

門把手:現時較多人使用球形把手來開門,如長者手指或前臂肌力及關節退化,都會增加扭動球形把手的困難。所以不妨考慮使用橫向把手,既省力又方便。

房協Elderly Resources Centre致力在社區推廣「長者友善家居」及樂齡科技的應用,並設計了不同主題的健康探索團、導賞團及體驗團,由專人帶領參觀及講解,查詢 2839 2882.

你可能也感興趣:

分享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the content on this sit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Recommendations

巧用「門縫擋」

我們一般會建議長者的家居拆除「門檻」,減少絆倒的風險。但拆除門檻後,原有位置卻會出現一大條門縫,令灰塵或昆蟲容易入屋。最近市面上新推出了一款「門縫擋」,可以輕鬆助你解決以上問題。

門縫擋能阻隔灰塵、昆蟲、氣味及噪音等入室,亦可防止冷氣從門縫溜走,節省電費。門縫擋不但可任意調整長度,清洗也很方便,安裝亦非常簡單, 產品亦不會阻礙門的開關,及適用於任何地板或門口。

使用及安裝方法如下:

1. 首先,將兩條發泡膠長棒塞進布套的左右袋內,再用魔術貼鎖實。

2. 然後,把門縫擋的兩條長棒,分別置於門的左右,再將它推進門底即成。

注意 : 此產品只適用於拆除門檻後使用,並不適用於保留門檻時裝配,否則門縫擋將會受門檻影響,使大門無法正常開關。

你可能也感興趣:

家居陷阱 – 「門檻」

香港的家居設計,普遍會於大門口、浴室和廚房門口設有「門檻」,其高度大約2至3吋。在家居結構的功能方面,「門檻」一般是為了阻隔走廊灰塵進入單位,並防止浴室和廚房的積水滲流到客廳。在設計美觀的層面上,「門檻」的顏色和款式亦往往被配置與地板幾乎一樣。

然而,可有想過這一系列的「門檻」,對長者來說能形成可怕的家居陷阱呢!

試想像,要是你雙腳變得無力,常有膝關節痛問題,在平衡力方面又不足,每天還要經常提起腳來跨過2至3吋的門檻,被絆倒的風險有多高呢? 又或者,你雙眼患有眼疾,例如白內障,視野長期處於白雲蔽目的情況,要識別「門檻」又談何容易呢?因此,你家中一系列的「門檻」也許已成為長者可怕的陷阱。事實上,長者被家中門檻絆倒,引致骨折、永久傷殘、甚至死亡並不罕見,情況不容忽視!

房協Elderly Resources Centre致力在社區推廣「長者友善家居」及樂齡科技的應用,並設計了不同主題的健康探索團、導賞團及體驗團,由專人帶領參觀及講解,查詢 2839 2882.

你可能也感興趣:

「認知障礙症患者」家居系列:客廳篇

處於中後期認知障礙症的患者,「走失」是一大隱憂。因此,要預防患者走失,家居出入口的設計及物品擺設,可注意以下幾點:

( 1 ) 門口放置黑色地毯:可巧妙地將一塊「黑色地毯」放置於大門的出入口前,這有機會讓認知障礙症患者誤以為是一個「大坑」,因而不敢走近離開住所。

( 2 ) 安裝感應警報器:為患者配備感應手帶,當患者走近大門位置時,警報器會響起,即時通知照顧者。

( 3 ) 安裝開門警報器:在門口安裝開門警報器,若患者打開大門,警報器隨即響起,通知照顧者。

( 4 ) 隱藏大門出入口:有部分患者出走原因,往往是因為看見大門,而產生走出的意欲。因此,照顧者可考慮改變大門外觀,讓大門出入口被隱藏起來,例如用窗簾遮掩大門,以減低患者走失的風險。

( 5 ) 收起外出日用品:對患者來說,家中某些物品,特別接近大門口的物品,如鑰匙、鞋、雨傘、錢包、手袋等,亦會挑起患者想外出的念頭。因此,只要把一切能聯繫到外出的日用品收起,就能減少患者出走或走失機會。

房協Elderly Resources Centre致力在社區推廣「智友善家居」及樂齡科技的應用,協助家屬更容易照顧患者,而患者亦可在「智友善」的家居環境中,獨立愉快地生活。此外,探知館亦歡迎巿民大眾參觀,並會提供體驗式學習的機會;查詢 2839 2882.

你可能也感興趣:

無門檻空間

醫院管理局的調查研究指出,本港每年約有四分一長者曾經跌倒。急症室的資料亦顯示,約三分一因跌倒而到急症室求診的長者,會出現骨折的情況,當中包括髖關節骨折、腕骨折及脊骨折,而家中是其中一個最常跌倒的地方。我們以為最安全的地方,卻原來危機四伏,當中包括因門檻而絆倒。

門檻常見於大門、浴室、厨房或露台的出入口。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功能變差,例如平衡力下降、下肢乏力、關節痛等,各式各樣的門檻便會變成跌倒陷阱。如果長者需要在家中使用步行架、輪椅或有輪沐浴便椅等輔助工具,門檻更會變成出入障礙,在使用輔助工具時造成危險及不便。

此外,一般長者對燈光亮度的需求,是年青時的三倍,而且對顏色識別能力減弱。如果門檻和地板的顏色過於近似,或門檻附近光線不足,會增加長者因門檻而絆倒的風險。

為提升家居安全及締造長者友善家居,最好的解決方法是把門檻拆除。如地台高低不平,可考慮採用「下斜面」門檻;如不能拆除門檻,則可在門檻加上一條與地板有強烈顏色對比的防滑條,作為一個視覺提示,讓長者易於察覺。至於露台門檻,通常都不容許拆除,可考慮在露台內外的牆身加上扶手,使長者出入更加安全。

房協Elderly Resources Centre致力在社區推廣「長者友善家居」及樂齡科技,並設計了不同主題的健康探索團、導賞團及體驗團,由專人帶領參觀及講解,查詢 2839 2882.

你可能也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