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字拖 害處多

天氣愈來愈炎熱,為了讓雙足感覺乾爽,很多人都選擇穿著人字拖外出。人字拖的款式多、色彩繽紛、價錢便宜、穿著方便,不少人去旅行時更會穿著人字拖長時間走動,但大家都忽略了人字拖對雙腳的影響!

人字拖   六大壞處
  • 正常人的足部有足弓結構幫忙緩衝走路時的震動及推動身體向前,但人字拖的鞋底設計大多數都是平坦及薄身,物料亦相當柔軟,所以人字拖缺乏足夠的承托,亦令前掌和後足跟的骨骼集中受壓,引致壓力性疼痛。
  • 鞋底薄弱柔軟,對足底的保護不足,若穿著人字拖步行於凹凸不平的地面,足底自然容易受硬物所傷,另外足踝扭傷亦較容易發生,即「拗柴」。
  • 將人字拖與足部穩固在一起,單單靠那人字帶是不足夠的,足部經常感到與拖鞋分離 ─ 俗稱「甩拖」,拇趾和第二足趾不自覺地長時間用力夾著人字帶。此外足趾亦會屈曲抓緊拖鞋,長期下去會令足趾屈肌過度疲勞,嚴重者更會抽筋或形成鷹爪趾。
  • 足趾與人字帶磨擦過久可能會長出水泡或引致傷口,而且足趾外露,街道上細菌和污物易藏於足趾間,容易引起細菌感染,所以穿著人字拖外出後,緊記清潔雙足。
  • 平坦的鞋底結構並沒有包裹著後足跟,而且鞋底柔軟,後足跟著地時會左右搖晃,穩定性很低,足踝容易扭傷,為了穩定後足跟著地,小腿肌肉經常收緊,亦易於加速疲勞。
  • 鞋底平坦,沒有後足跟高度,走路時人的重心會向前傾,腰部為保持此動作亦要付出較多體力。

當然不是說永遠不能穿人字拖,其實只要短時間穿著步行,人字拖對雙足絕對不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分享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the content on this sit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Recommendations

An elderly couple doing yoga lesson and Tai Chi in the garden with smiles brightly and enjoys from exercise.  Healthy insurance and relaxation after retirement concept.
最新

六字訣是古代的健身功法之一,源於仿生的思想,並通過實踐與中醫理論相結合。六字訣的練習配合動作導引,達到內調臟腑,外練筋骨的綜合康復作用,利用吸吐納來調理身體五臟六腑。

吐納練息時要吸多呼少,吸氣時氣貫徹於腹部,甚至下丹田中,使大自然之氣能收藏於腹中,同時亦可以將身體內的混濁之氣、死氣和病氣,由腹中經吐納排出體外,提高人體的五臟機能,達致養生之效。

以六氣治病 調理五臟六腑

六字訣以六種氣治病,即吹、呼、嘻、呵、噓及呬,根據中醫學陰陽五行、五行生克制化、四季節序,以及角、徵、宮、商、羽五音的發音口型,以呼吸、意念和導引練功,吐出體內之濁氣,吸入天地之清氣,結合後天脾胃營衛推動真元,使宗氣行於五臟六腑之中,達調整虛實、益壽延年之效,治療五臟六腑功能失調。

「噓」作用於肝,肝為剛臟,為將軍之官,肝氣與春期相同應。在中醫五行角度,春日養生對應噓字功,可疏調氣,延足厥陰肝經運氣,可對治眼目疾病、胸脅脹悶、肝陽上亢所致的兩目乾澀、頭目眩暈等症有緩解作用。

春日練噓字功 治眼目疾病

「呵」作用於心,心主神明,為五臟六腑之主,夏日養生對應呵字功,可瀉心火,治心悸、失眠、盜汗、口舌糜爛生瘡、心神煩躁及熱痛等病證。同時用吹字功補腎水,使心火與腎水相濟,令功效更佳。

「呼」作用於脾,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呼字功可調理脾氣,可治療腹脹腹瀉、疲乏,食欲不振,痰濕熱生、瀉痢腸鳴、水腫等脾經疾患,配合呵字功加強脾胃的運化功能。

秋季練呬字功 補肺兼潤肺

「呬」作用於肺,肺主一身之氣,在秋季練呬字功可以補肺潤肺,治療咳嗽、氣喘、鼻塞流涕、倦怠懶言及自汗。肺氣虛弱時,增加練習呼字功,可以培土生金。

「吹」作用於腎,腎為先天之本,吹字功可調理脾氣,治療腎氣虛則心悸、氣短、腰痛、陽痿、遺精、月經不調。如腎水虧虛,可用呬字功配合。

「嘻」作用於三焦,三焦是六腑之一。嘻字功可調理脾氣,治療三焦不暢可引起耳鳴、眩暈、小便不利等表現。

練習方式及注意事項

衣著

穿著鬆身的運動服及運動鞋。

準備:

將舌尖向上頂著上顎,自然站立,腳與肩同寬,雙膝微微屈曲,腳指微抓著地面,內八字,雙手下垂放在身體兩邊。

  1. 進入狀態,將心中雜念去掉,如入無人之境,虛幻安靜,心無雜念,意念集中。
  2. 雙目微微閉上,以略透微光為止。
  3. 調整呼吸,引氣歸源。
  4. 慢慢張開嘴巴,慢慢地吐出身體混濁之氣,再慢慢到用鼻吸氣,用意念將氣下引至丹田,直至下腹脹滿,吸至滿氣,呼至氣盡,下腹回至平均。
  5. 由淺到深,由肺到腹。一呼一吸,以意念帶動氣的流走運行,以心領氣,以氣彌陀,吸氣時將意念引至丹田,以引氣歸元,呼氣時用意念將身體的混濁之氣,從體內帶出體外。

功效:

達致清氣內納,濁氣外排,身體健康,五臟調和,最後做到神意合一,心領神會,熱流從丹田而起,口中津液愈生愈多。

新手練習時發聲 更易掌握要點

新手練習六字訣時,發聲比不發聲更容易掌握要點,打開氣機,根據聽到發出的聲音,去判斷其是否正確掌握到由舌、齒、口形所發出不同形狀的字訣,以及所產生的氣和意念。當氣機通暢,吐納自然細緻深長,就能慢慢從「發聲」過渡到「無聲」了。

氣功的核心三要素:「調息」、「調心」、「調身」,修煉目的是精氣神的及意識的修煉,通過調神,調形、調息、調意者合一,達到強身健體、防病祛病、益壽延年的功效.

撰文: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灣仔區) 註冊中醫師王國榮

你可能也感興趣:

情繫萬家 - 美麗•智慧(嘉賓:向海嵐)

向海嵐作為香港小姐冠軍,固然美貌與智慧並重。其實無論任何年紀、性別,我們都可以擁有外在美及內在美,活出一個有智慧的人生!

**活動將以網上直播形式進行。無需報名,活動開始時登入房協長者通Facebook專頁便可收看。**

活力五穀

「飯為根本」是不少長輩的座右銘,意思是五穀類食物(包括飯)在日常膳食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同種類的五穀類各有其營養價值,進食適當份量能為身體帶來足夠熱量,維持身體的正常運作,同時避免因進食過量而導致肥胖。此外,五穀類食物對於運動員尤其重要,因其熱量有助他們儲備足夠能量,應付大量的體力消耗。

多式多樣

五穀類食物包括任何來自小麥、大米、燕麥、麥片、大麥,或其他穀粒的產品。世界各地有不同種類的五穀類食物,如廣東省一帶主要以「粥、粉、麵、飯」為基本食糧;西方飲食有意粉、長通粉、麵包和薄餅等;東南亞人士則會用麥麵粉製作Naan、Poppadums和Parathas等特色麵包及薄餅。燕麥片、即食麥皮、粟米片等穀物早餐食品也屬於五穀類食物。

營養豐富

五穀類食物所提供的主要營養素為碳水化合物,包括澱粉質和膳食纖維,當中澱粉質經人體消化和吸收後可作為能量供身體即時使用,或轉化為糖原貯存在肌肉和肝臟中供日後使用。食物中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則不會被身體消化和吸收,會成為腸道中的剩餘物質,刺激大腸肌肉蠕動,因此攝取充足膳食纖維有效預防便秘及腸道疾病。此外,五穀類還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如維他命B雜及鐵質。維他命B雜透過輔助身體代謝作用釋放來自碳水化合物的熱量,維持腸道和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鐵質則是製造紅血球必須的營養素。雖然全穀類食物提供的鐵質屬植物性,比動物性鐵質難被人體吸收,但進食時只要配以含豐富維他命C的食物便能幫助吸收。

重質又重量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碳水化合物應佔每天能量攝入量的55%至75%。實際分量可參照衞生署的健康飲食金字塔,大部分碳水化合物攝入位於底層的五穀類,屬進食份量比例佔最多的食物種類,而一般健康成年人每天應進食三至八份五穀類(一份相等於兩片麵包或一碗已煮熟的白飯或粉麵的份量)。其餘的碳水化合物攝入則來自水果、根莖類蔬菜、奶類及豆類。在選購五穀類時,建議多選全穀類代替精製穀類,因未經精製的全穀類仍保留麩皮、胚芽和胚乳等部份,膳食纖維和微量元素含量均比精製穀類豐富。注重健康的人士可考慮以糙米飯代替白飯,若未能接受其粗糙口感,則可伴白米煮成糙米飯食用。以下食譜供各位讀者參考。

黑豆糙米飯(4人份量)

材料:
黑豆20克
糙米60克(約半個米杯)
白米120克(約一個米杯)

工具:
電飯煲

做法:

  1. 洗淨黑豆和糙米,浸水約3小時。
  2. 將白米、已浸泡的黑豆和糙米混合,放電飯煲內加水同煮,即成。

撰文: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中醫及中醫專科服務 社區營養服務部

認知能力訓練 讓長者大腦「不停轉動」

為了幫助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令他們有多些動動腦筋的機會,職業治療師會為他們準備不同類型的訓練活動,從而讓他們生活上能夠順暢一點、輕鬆一點。但為了針對性地幫助各有不同需要、興趣、能力的老友記,作為治療師和照顧者的又怎可以「一本通書睇到老」?正如房協一級職業治療師黃莎莉 (Sally Wong)說,形式並沒絕對,關鍵在於創意與訓練的果效!

若希望透過訓練來幫助長者,最緊要是令他們願意參與、願意投入,這比訓練的內容細節更為關鍵。

若長者經診斷患有認知障礙症,家人生活中可有什麼對策或多做一點?

作為職業治療師的其中一大角色,是為照顧者提供教育,因為在認知障礙症的個案中,照顧者的角色尤其重要,他們是實實在在於日常生活中面對患者的人。作為一名照顧者其實是很吃力的,因為他們需要長時期照顧著患者。他們自己的身心需要負荷得來,同時亦要懂得如何去照顧患者。

我會教導他們如何照顧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他們包括長者的家人及院舍的服務員等。作為子女的,往往都十分著緊患有認知障礙症的父母,我會去教導那些子女如何處理,然後他們就跟家中的家傭姐姐講解,例如指導她們每天安排些什麼給長者去參與。

出外走走 與人溝通

我經常鼓勵照顧者多帶老友記出外走走,別常困在家。特別是對於一些本身性格比較孤僻的長者,若他們經常困在家,加上常常面對自己很多做不來的事情,會容易產生挫敗感、覺得很失落。此外,若患者常呆在家便沒機會與人談話,久而久之他們會越來越不願意說話。所以我鼓勵家傭姐姐多帶長者外出,買買日用品,與人溝通、傾談一下,觀察一下四周環境。即使簡單帶他們到樓下逛逛公園、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也不錯。

我曾接觸過一些個案,家人說已有一、兩年沒帶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外出,因長者一旦外出便會驚慌,家人覺得處理不來,但這其實是個惡性循環。可能起初帶長者外出他的確會有點驚慌,但也別因此而完全不讓他外出;不然隔了一、兩年後才再帶他外出,到時他的反應會更加大(例如上茶樓飲茶時他會驚慌,推倒桌上的碗碟、食物等),然後家人便更加認為處理不來。

日間活動 晚上休息

曬太陽對認知障礙症患者來說有好處,因為若他們只長期困在室內,不知日與夜,容易日夜顛倒,如此晚間便容易鬧情緒,不願去睡。如果能夠於日間多讓患者外出或參與活動,他們生活會較有規律,夜晚便容易好好去休息,對於處理晚上鬧情緒、不願去睡的患者有幫助。

坊間有哪些類型的認知訓練方法?

在職業治療師的專業範疇裡,很著重透過活動去訓練患者。我們會視乎接受訓練之長者的個人興趣、背景、教育水平、是否有讀寫能力等,來為他 / 她設計訓練活動。因為若希望透過訓練來幫助長者,最緊要是令他們願意參與、願意投入,這比訓練的內容細節更為關鍵!

例如有些長者年輕時從事會計工作,對數字特別敏感、特別喜歡算術,我會因應其喜好以相關元素作為訓練工具,安排數學題目來進行訓練。又例如有些人士特別喜歡文字的,我便會安排閱讀報紙、朗讀文章、寫書法等作為訓練。

或許在某些人眼中不斷重複計數、練習寫字很沉悶,甚至認為對患者的幫助不大,但事實並非如此。其實不論是計數、寫字、閱讀或朗讀文章,所有過程都需要運用腦袋,讓長者的大腦「不停轉動」,他們需要去回想計算的方法、文字的寫法、讀法,對於鍛煉腦筋都是很好的練習。時下我們亦常常會運用平板電腦去進行腦筋訓練,例如跟長者玩記憶遊戲和連線遊戲等,都能夠鍛鍊到他們的記憶。

其實即使長者在訓練中常常計算相同的數學題目、做同樣的事情也不要緊,因為往往對他們來說那些都是全新的挑戰,只要他們願意去做,每做一次都是在鍛煉腦筋。只要他們不覺得沉悶、他們享受那過程便足夠了,因此大家別太容易妄下判斷呢!

除此以外,坊間還有以下常見的認知訓練方法:

記憶訓練—即使普通的撲克牌也可作為訓練工具,跟長者進行記憶訓練:隨意抽取兩張撲克牌,展示給長者看,然後將它們蓋上,請長者憑記憶覆述是什麼牌。家人可自行在家中跟患者以撲克牌作記憶訓練,又或根據此模式,自行選用不同的工具,可靈活多變。此外,坊間目前亦有不同的記憶訓練應用程式可供下載,讓長者以平板電腦玩遊戲,鍛煉腦部。

懷緬治療—過程中,我們會帶領長者回想起他 / 她的舊記憶,皆因過去的回憶總是美好。在訓練的地方,有機會會將房間佈置成粵語長片年代的場景,又或者於訓練時向長者展示一些昔日的物件(如舊式的茶煲、水壺、尿壺)、印有古舊東西的圖片卡,以及向他們播放一些舊的錄像等等,都是同樣的原理。

在回憶的過程裡,可以引發長者的腦筋去轉動、不斷思考,我們會鼓勵長者多表達,例如就著舊物件讓他們詳述其用途、使用方法等,目的同樣是讓他們多動腦筋。另外,我們發現透過「懷緬治療」,能夠紓緩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情緒(他們心理上容易缺乏安全感),同時可為他們帶來喜悅,因為當他們看見熟悉的事物會產生安全感。

在進行「懷緬治療」時,人與人的互動十分重要。我會跟患者傾談,鼓勵他們多分享自己昔日的故事,回想舊記憶。根據我的經驗,很多時一些平常並不喜歡與人交流的老友記,當鼓勵他們去談一些昔日的事物時,卻能夠引發他們訴說一連串的故事,變得健談起來!他們會變得很雀躍,興奮地去憶述自己所熟悉的事物。

多感官治療—有研究發現,透過對五感的感官刺激,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對認知能力有障礙的長者有所幫助,因此發展出「多感官治療」來。以下是一些治療過程的例子:

  • 聽覺:讓長者多聽流行曲、粵曲等、視乎他們喜歡什麼,刺激一下他的聽覺
  • 視覺:職業治療師可為長者提供一些美麗的影像,又或如Disco般的燈光效果,讓長者有多些視覺上的感官刺激
  • 嗅覺:例如可利用香薰油等,讓長者嗅嗅不同的氣味
  • 味覺:可讓長者進食不同味道的食物
  • 觸覺:我會利用不同質感的物件,如棉花、洗碗布等,讓長者去觸摸它們。以我的經驗,對於身體十分虛弱的認知障礙症長者,他們已無法跟別人傾談或參與活動等,亦不會有能力進行如「懷緬治療」等。在這情況下,「多感觀治療」如觸感方面的刺激,便特別適合他們。此外,家人可多捉摸一下長者,拖拖他們雙手,對於需要經常卧床的患者,給予他們觸感尤其重要。

現實導向訓練 —透過訓練,讓患者重新掌握到時間、地點、人物等日常生活重要元素,加強對周圍環境的認知。

以你的經驗,哪些認知訓練或工具最為有效、你最常採用?

職業治療師會透過「活動」去幫助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但何謂「活動」? 就是我們會因應個別長者的需要、興趣、能力等,思考如何去設計一些我們認為能夠幫助長者的遊戲或過程,讓他們去參與。活動的形式並沒有絕對,只要當中所採用的物件或方法既安全又有效便可以。我們會運用創意,去設計活動的進行模式。

在認知障礙症個案的工作上,我個人十分著重「社交接觸」,我們發覺若果患者欠缺對外接觸,他們的身體情況會退步得很快。也許照顧者並不知道,其實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環節對患者都十分有幫助例如是帶他們去逛公園、上茶樓飲茶、讓他們跟老朋友接觸、打麻雀,與別人傾談等,這些活動對於減慢認知能力退化的作用很大,可為長者的五感提供多方面的感官刺激,有助維持或提升認知能力。

了解房協轄下三間護理安老院: 雋康天地 (北角) / 樂頤居安頤閣 (將軍澳) / 彩頤居喜頤閣 (牛頭角)

你可能也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