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人生點滴——為認知障礙症人士製作生命故事冊

「跟爸爸怎樣說,他都好像聽不懂,我實在很難與他溝通!」

「媽媽說來說去也是同一件事,又說自己年紀大了無用 ……」

作為認知障礙症照顧者,你有沒有經歷過這些情況?

認知障礙症人士的短期記憶及理解能力會受到影響,然而他們的長期記憶相對會保存得較持久,因此多運用長期記憶及尚存的認知功能,有助延緩他們的認知衰退速度。透過生命故事冊,引導認知障礙症人士分享往事,不但為他們帶來正面的情緒,讓他們維持溝通能力,亦能藉此整理他們的人生經驗,肯定自己過去的成就,提升自我價值感。

生命故事冊的形式及內容

我們可以先構思生命故事冊的形式,透過搜集認知障礙症人士的生活照、影片或手工,重温患者的人生片段。在搜集他們的資料過程中,照顧者可邀請長者分享自己的成長背景資料,從而了解他們的過去,促進彼此的溝通,以及整理生命故事冊的內容。生命故事冊的內容包括:

  • 認知障礙症人士的出生日期、出生地點及籍貫
  • 原生家庭資料,如父母及兄弟姊妹姓名
  • 認知障礙症人士家庭資料,如配偶與子女姓名、結婚年份及子女出生年份
  • 興趣及嗜好
  • 人生階段(求學、工作、婚姻、養兒育女、退休、弄孫為樂)
以長者的需要為本

製作生命故事冊的過程中,照顧者需要以認知障礙症人士的需要為本,主動聆聽他們的說話,並嘗試代入所描述的處境,了解他們當時的心情。最重要的,就是以尊重和不批判的態度回應患者的說話。

完成生命故事冊後,照顧者可以不時邀請障礙症人士透過交談,分享生命故事冊內容。這樣不但可以促進他們多運用尚存的認知功能,亦可讓患者重溫過往美好時光,懷緬自己的生命歷程。

撰文: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 註冊社工

房協Elderly Resources Centre致力在社區推廣「智友善家居」及樂齡科技的應用,協助家屬更容易照顧患者,而患者亦可在「智友善」的家居環境中,獨立愉快地生活。此外,探知館亦歡迎巿民大眾參觀,並會提供體驗式學習的機會;查詢 2839 2882.

你可能也感興趣:

分享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the content on this sit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Recommendations

認知障礙症系列:家傭事事代勞=最好的家居照顧模式?

為了安心外出工作,很多子女都會聘請家傭照顧年長的父母,讓家傭為長者打點一切、照顧起居生活。對於患認知障礙症的長者來說,家中事無大小由家傭代勞,這是不是最好的家居照顧模式呢?

讓患者發揮僅有的自我照顧能力,鼓勵他們參與日常生活事務

不少家傭為了盡快處理繁重的家務,或生怕被僱主和長者誤以為偷懶,甚至擔心長者發生意外,都盡量避免讓認知障礙症患者參與家務,然而當日子久了,患者缺乏參與家務的機會,便會逐漸忘記自我照顧的生活技能。

長者隨著認知障礙症發展階段,認知和自我照顧能力會逐漸衰退。正因如此,讓患者發揮僅有的自我照顧能力,鼓勵他們參與日常生活事務,不但有助他們延緩認知衰退情況,而且能減少對照顧者的依賴和照顧壓力。

認知障礙症患者家屬,需要不時評估患者的能力,了解他們那些家務仍能獨立處理,那些家務需要家傭口頭提示、指引下才能完成。

舉例來說,如患者能夠自行煮食,但經常忘記了熄火和烹調步驟,不妨考慮使用電磁爐或電陶爐,並讓家傭從旁提示患者烹調步驟,鼓勵患者烹調出自己喜歡的菜式。倘若患者對參與家務了無興趣,家屬可按患者過去的工作背景、嗜好和興趣,安排他們參與活動,例如寫書法、園藝、與家傭參與橋牌配對遊戲和逛超市等。

主動與家傭商討溝通


除了關注患者日常生活作息外,認知障礙症患者家屬亦需留意家傭,會否過度參與照顧患者的工作,減少了患者自我照顧的機會。

例如當患者洗碗速度緩慢時,家傭會為了盡快完成工作,而拒絕患者參與,這正削弱了患者自我照顧的能力。患者家屬不妨了解患者現時的自我照顧能力如何,並與家傭商討何時為患者提供協助、何時能讓患者獨立處理家務。

當認知障礙症患者能夠按自己能力參與家務,即使只能完成部份工序,或者效果不如照顧者期望,家屬和家傭都可透過口頭讚賞,欣賞患者的參與和付出,從而鼓勵患者繼續參與和嘗試,讓他們建立自我價值感。

雖然認知障礙症不能逆轉,患者的認知功能會逐漸衰退,但患者若能維持一定的自我照顧能力,都能令他們保持生活質素和自我滿足感。

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註冊社工 冼穎釗

房協Elderly Resources Centre致力在社區推廣「智友善家居」及樂齡科技的應用,協助家屬更容易照顧患者,而患者亦可在「智友善」的家居環境中,獨立愉快地生活。此外,探知館亦歡迎巿民大眾參觀,並會提供體驗式學習的機會;查詢 2839 2882.

你可能也感興趣:

為認知障礙症患者安排社交活動 有助減慢退化速度

近年,大家越來越容易能夠從電視、報章甚至是上茶樓的市民口中,接觸到「認知障礙症」這個名詞,不過對於其成因、種類、患病的警號、特徵等等,大家又是否掌握得到 ? 現在就由房協一級職業治療師黃莎莉 (Sally Wong) 為大家講解一下。

認知障礙症是什麼?

「認知障礙症」是經醫生診斷後的一種腦部疾病,不是一般的健忘,亦非正常衰老的一個過程。在病理學上,它是基於腦細胞的急速退化;而由於腦細胞主宰整個腦部,若腦細胞退化,會衍生出很多問題,包括:認知能力衰退、影響日常生活,甚至情緒和性格都會有所改變。

「認知障礙症」並非一個隨便的用語,因此,即使大家平時遇到有經常忘記事情、思緒有些混亂又或神情較呆滯的人士,也不可以隨隨便便稱對方患有認知障礙症啊!

認知障礙症有何成因當中可分為哪些類別

人腦是十分複雜的器官,關於認知障礙症,目前醫學上仍未找出十分確切的成因。

分類方面,阿爾茨海默氏症 (Alzheimer’s Disease) 是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類型,約佔整體病例中的三份之二,其成因未明。患者的腦神經細胞積存了澱粉樣蛋白,發生變異後凝結成硬塊,使神經細胞變得脆弱,並漸漸死亡,從而影響患者的記憶及推理能力。

第二常見的類型,是血管性認知障礙症 (Vascular Dementia),由中風或慢性腦血管栓塞引起。因此很多時候當出現中風的情況,患者除了身體功能受影響外,其認知能力亦有機會受到影響。以上兩大類型加起來,共佔所有認知障礙症個案的八成多左右。

至於餘下一成多的個案,包括路易氏體認知障礙症 (Lewy Bodies Dementia) 和額顳葉認知障礙症 (Frontotemporal Dementia) 等類型;而其他成因還有缺乏維他命B12、酗酒、病毒感染,以及焦慮、抑鬱等精神問題。

若家人患上認知障礙症,會有什麼警號讓我們察覺得到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觀察一下,家中長者有否出現下列屬於認知障礙症的警號:

  • 現實導向能力下降:例如常常忘記正確的年份、月份,以及約會時間,對身處的環境不確定
  • 失興趣:對於以往感興趣的活動和事物(例如看粵劇、唱歌等) 失去興趣,屬於情緒及動力方面的轉變
  • 理財弱:處理財務等抽象問題有困難,因過程中需要運用到邏輯及思考能力去計算
  • 難學習:難以學習簡單的新事物,對於家中的新電器、新工具會不知所措。例如當家人為安全起見,替長者以電磁爐代替明火煮食爐頭時,或對他們構成很大困擾
  • 常重複:會不斷重複陳述或發問相同的問題
  • 欠判斷:對於需要判斷力、決策能力去處理的事情會有困難
  • 思考降:思考力及記憶力持續轉差

認知障礙症有哪些不同階段?各有什麼特徵?

有別於其他疾病,有一個客觀的指標,可讓人分辨到患者正處於哪個階段,例如癌症癌細胞擴散了沒有等;若想了解一位認知障礙症患者目前是哪個階段,則需要透過其病徵、行為表現出來。

對於早期的認知障礙症患者,他們的日常生活或自理能力,並沒受到太大影響。他們予人感覺有點「論論盡盡」、時常重複發問同樣的事情、語言表達沒有以往般「精靈」、比較容易迷路,情況驟眼有點像一般的「無記性」——分別在於若是一般偶然的「無記性」,經別人提醒後便會印象深刻;相比起早期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情況,即使身邊人已多次提醒,他們仍是會忘記,仍然繼續重複發問。

到了中期,記憶力會更加差、難以處理較複雜的問題、忽視個人衛生、出現日夜顛倒的情況,還有忘記事情的次數會更頻密等。家人會開始不放心讓他們獨自上街,因他們變得更容易迷路;生活上開始需要介入照顧,以免出現家居危險。不過,他們或仍可自理,又或日常跟家人溝通。

若患者已處於晚期,情況屬於最為嚴重,或會出現行為問題。此外,洗澡、如厠及其他日常大小事情上均完全喪失自理能力,亦完全失去認知能力,甚至有大小便失禁的現象,需要長期臥床,又或無法認出親朋好友。舉例說,即使夏天時份氣溫高達30度,他們仍會堅持穿上羽絨,因他們已無法理解「氣溫」的概念。

有哪些因素會增加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

雖然認知障礙症仍未有確切的成因,但卻有研究證實,以下是讓人容易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因子」(Risk Factor):

  • 本身患有心血管病、中風
  • 肥胖
  • 缺乏運動
  • 酗酒
  • 吸煙
  • 有孤獨感、缺乏社交生活

目前對於認知障礙症有什麼治療方法?

目前醫學上,並沒有藥物可明顯地令記憶力恢復過來。有需要時,醫生可能給認知障礙症患者處方藥物,用以改善情緒、睡眠、行為等問題。

針對認知障礙症,較普遍用非藥物治療,當中包括為患者提供社交活動及職業治療等,藉以減慢他們腦退化的速度,又或是儘量維持他們於目前的階段,延緩或防止他們的病情惡化。

目前在香港,認知障礙症有多普遍?預計在未來20年的趨勢會如何?

根據非官方數據,目前在香港大約每十名70歲以上人士,有一名患有認知障礙症;而85歲以上人士,每三位便有一位。此外,根據醫學界於2017年發表的一篇文章表示,由2009年到2039年,預計本港60歲以上患有認知障礙症的人數,將上升三倍(即由十多萬人上升至三十多萬人)。

了解房協轄下三間護理安老院: 雋康天地 (北角) / 樂頤居安頤閣 (將軍澳) / 彩頤居喜頤閣 (牛頭角)

你可能也感興趣:

科技如何提升認知障礙症長者的生活?

認知障礙症長者隨着病情日趨嚴重,他們的記憶、認知、溝通、自我照顧能力、活動能力等亦會每况愈下,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如果善用科技,或可提升患者在生活起居、社交及安全方面的質素,從而減輕患者及其照顧者的壓力。

加強自理能力及應付日常生活

認知障礙症患者的集中力或短期記憶會出現衰退情況,令他們日常生活中容易出錯。

一些有「提示」或「計時」的產品可以協助長者管理日常生活。例如鬧鐘提示功能的藥盒,可以減低長者忘記吃藥的情況;計時煮食的電磁爐,可減低長者忘記熄火的機會。

加強社交互動

較後期的認知障礙症患者,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而失去了安全感,容易情緒不穩,甚至引發行為問題。而早期的認知障礙症患者也有社交和與人互動的需要,但礙於他們的認知能力下降,他們在表達自己時可能會有困難,或是不能理解身邊的環境或發生的事,令他們被孤立,甚至無所事事。

一些有「互動」功能或提供感官刺激的產品,有助安撫長者情緒,或者重燃他們的動力。例如機械娃娃、體感遊戲、虛擬實境技術等。

確保安全、提供照顧或支援

認知障礙症患者可能會容易做出危險或不恰當的行為,例如:在不使用助行器具又無人看管的情況下,自己上廁所或自行離家,但又無法認路。

一些帶有「偵察」或「警報」功能的產品,可以讓照顧者察覺長者想進行高風險行為,讓他們可盡快關顧長者。例如離牀警報器、門扉開關感應器、人體移動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统等。此外,部分產品亦可降低受傷的機會,例如恆溫水龍頭及電磁爐等,可避免長者燙傷。

房協Elderly Resources Centre致力在社區推廣「智友善家居」及樂齡科技的應用,協助家屬更容易照顧患者,而患者亦可在「智友善」的家居環境中,獨立愉快地生活。此外,探知館亦歡迎巿民大眾參觀,並會提供體驗式學習的機會;查詢 2839 2882.

你可能也感興趣:

「認知障礙症患者」家居系列:客廳篇

處於中後期認知障礙症的患者,「走失」是一大隱憂。因此,要預防患者走失,家居出入口的設計及物品擺設,可注意以下幾點:

( 1 ) 門口放置黑色地毯:可巧妙地將一塊「黑色地毯」放置於大門的出入口前,這有機會讓認知障礙症患者誤以為是一個「大坑」,因而不敢走近離開住所。

( 2 ) 安裝感應警報器:為患者配備感應手帶,當患者走近大門位置時,警報器會響起,即時通知照顧者。

( 3 ) 安裝開門警報器:在門口安裝開門警報器,若患者打開大門,警報器隨即響起,通知照顧者。

( 4 ) 隱藏大門出入口:有部分患者出走原因,往往是因為看見大門,而產生走出的意欲。因此,照顧者可考慮改變大門外觀,讓大門出入口被隱藏起來,例如用窗簾遮掩大門,以減低患者走失的風險。

( 5 ) 收起外出日用品:對患者來說,家中某些物品,特別接近大門口的物品,如鑰匙、鞋、雨傘、錢包、手袋等,亦會挑起患者想外出的念頭。因此,只要把一切能聯繫到外出的日用品收起,就能減少患者出走或走失機會。

房協Elderly Resources Centre致力在社區推廣「智友善家居」及樂齡科技的應用,協助家屬更容易照顧患者,而患者亦可在「智友善」的家居環境中,獨立愉快地生活。此外,探知館亦歡迎巿民大眾參觀,並會提供體驗式學習的機會;查詢 2839 2882.

你可能也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