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能力訓練 讓長者大腦「不停轉動」

為了幫助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令他們有多些動動腦筋的機會,職業治療師會為他們準備不同類型的訓練活動,從而讓他們生活上能夠順暢一點、輕鬆一點。但為了針對性地幫助各有不同需要、興趣、能力的老友記,作為治療師和照顧者的又怎可以「一本通書睇到老」?正如房協一級職業治療師黃莎莉 (Sally Wong)說,形式並沒絕對,關鍵在於創意與訓練的果效!

若希望透過訓練來幫助長者,最緊要是令他們願意參與、願意投入,這比訓練的內容細節更為關鍵。

若長者經診斷患有認知障礙症,家人生活中可有什麼對策或多做一點?

作為職業治療師的其中一大角色,是為照顧者提供教育,因為在認知障礙症的個案中,照顧者的角色尤其重要,他們是實實在在於日常生活中面對患者的人。作為一名照顧者其實是很吃力的,因為他們需要長時期照顧著患者。他們自己的身心需要負荷得來,同時亦要懂得如何去照顧患者。

我會教導他們如何照顧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他們包括長者的家人及院舍的服務員等。作為子女的,往往都十分著緊患有認知障礙症的父母,我會去教導那些子女如何處理,然後他們就跟家中的家傭姐姐講解,例如指導她們每天安排些什麼給長者去參與。

出外走走 與人溝通

我經常鼓勵照顧者多帶老友記出外走走,別常困在家。特別是對於一些本身性格比較孤僻的長者,若他們經常困在家,加上常常面對自己很多做不來的事情,會容易產生挫敗感、覺得很失落。此外,若患者常呆在家便沒機會與人談話,久而久之他們會越來越不願意說話。所以我鼓勵家傭姐姐多帶長者外出,買買日用品,與人溝通、傾談一下,觀察一下四周環境。即使簡單帶他們到樓下逛逛公園、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也不錯。

我曾接觸過一些個案,家人說已有一、兩年沒帶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外出,因長者一旦外出便會驚慌,家人覺得處理不來,但這其實是個惡性循環。可能起初帶長者外出他的確會有點驚慌,但也別因此而完全不讓他外出;不然隔了一、兩年後才再帶他外出,到時他的反應會更加大(例如上茶樓飲茶時他會驚慌,推倒桌上的碗碟、食物等),然後家人便更加認為處理不來。

日間活動 晚上休息

曬太陽對認知障礙症患者來說有好處,因為若他們只長期困在室內,不知日與夜,容易日夜顛倒,如此晚間便容易鬧情緒,不願去睡。如果能夠於日間多讓患者外出或參與活動,他們生活會較有規律,夜晚便容易好好去休息,對於處理晚上鬧情緒、不願去睡的患者有幫助。

坊間有哪些類型的認知訓練方法?

在職業治療師的專業範疇裡,很著重透過活動去訓練患者。我們會視乎接受訓練之長者的個人興趣、背景、教育水平、是否有讀寫能力等,來為他 / 她設計訓練活動。因為若希望透過訓練來幫助長者,最緊要是令他們願意參與、願意投入,這比訓練的內容細節更為關鍵!

例如有些長者年輕時從事會計工作,對數字特別敏感、特別喜歡算術,我會因應其喜好以相關元素作為訓練工具,安排數學題目來進行訓練。又例如有些人士特別喜歡文字的,我便會安排閱讀報紙、朗讀文章、寫書法等作為訓練。

或許在某些人眼中不斷重複計數、練習寫字很沉悶,甚至認為對患者的幫助不大,但事實並非如此。其實不論是計數、寫字、閱讀或朗讀文章,所有過程都需要運用腦袋,讓長者的大腦「不停轉動」,他們需要去回想計算的方法、文字的寫法、讀法,對於鍛煉腦筋都是很好的練習。時下我們亦常常會運用平板電腦去進行腦筋訓練,例如跟長者玩記憶遊戲和連線遊戲等,都能夠鍛鍊到他們的記憶。

其實即使長者在訓練中常常計算相同的數學題目、做同樣的事情也不要緊,因為往往對他們來說那些都是全新的挑戰,只要他們願意去做,每做一次都是在鍛煉腦筋。只要他們不覺得沉悶、他們享受那過程便足夠了,因此大家別太容易妄下判斷呢!

除此以外,坊間還有以下常見的認知訓練方法:

記憶訓練—即使普通的撲克牌也可作為訓練工具,跟長者進行記憶訓練:隨意抽取兩張撲克牌,展示給長者看,然後將它們蓋上,請長者憑記憶覆述是什麼牌。家人可自行在家中跟患者以撲克牌作記憶訓練,又或根據此模式,自行選用不同的工具,可靈活多變。此外,坊間目前亦有不同的記憶訓練應用程式可供下載,讓長者以平板電腦玩遊戲,鍛煉腦部。

懷緬治療—過程中,我們會帶領長者回想起他 / 她的舊記憶,皆因過去的回憶總是美好。在訓練的地方,有機會會將房間佈置成粵語長片年代的場景,又或者於訓練時向長者展示一些昔日的物件(如舊式的茶煲、水壺、尿壺)、印有古舊東西的圖片卡,以及向他們播放一些舊的錄像等等,都是同樣的原理。

在回憶的過程裡,可以引發長者的腦筋去轉動、不斷思考,我們會鼓勵長者多表達,例如就著舊物件讓他們詳述其用途、使用方法等,目的同樣是讓他們多動腦筋。另外,我們發現透過「懷緬治療」,能夠紓緩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情緒(他們心理上容易缺乏安全感),同時可為他們帶來喜悅,因為當他們看見熟悉的事物會產生安全感。

在進行「懷緬治療」時,人與人的互動十分重要。我會跟患者傾談,鼓勵他們多分享自己昔日的故事,回想舊記憶。根據我的經驗,很多時一些平常並不喜歡與人交流的老友記,當鼓勵他們去談一些昔日的事物時,卻能夠引發他們訴說一連串的故事,變得健談起來!他們會變得很雀躍,興奮地去憶述自己所熟悉的事物。

多感官治療—有研究發現,透過對五感的感官刺激,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對認知能力有障礙的長者有所幫助,因此發展出「多感官治療」來。以下是一些治療過程的例子:

  • 聽覺:讓長者多聽流行曲、粵曲等、視乎他們喜歡什麼,刺激一下他的聽覺
  • 視覺:職業治療師可為長者提供一些美麗的影像,又或如Disco般的燈光效果,讓長者有多些視覺上的感官刺激
  • 嗅覺:例如可利用香薰油等,讓長者嗅嗅不同的氣味
  • 味覺:可讓長者進食不同味道的食物
  • 觸覺:我會利用不同質感的物件,如棉花、洗碗布等,讓長者去觸摸它們。以我的經驗,對於身體十分虛弱的認知障礙症長者,他們已無法跟別人傾談或參與活動等,亦不會有能力進行如「懷緬治療」等。在這情況下,「多感觀治療」如觸感方面的刺激,便特別適合他們。此外,家人可多捉摸一下長者,拖拖他們雙手,對於需要經常卧床的患者,給予他們觸感尤其重要。

現實導向訓練 —透過訓練,讓患者重新掌握到時間、地點、人物等日常生活重要元素,加強對周圍環境的認知。

以你的經驗,哪些認知訓練或工具最為有效、你最常採用?

職業治療師會透過「活動」去幫助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但何謂「活動」? 就是我們會因應個別長者的需要、興趣、能力等,思考如何去設計一些我們認為能夠幫助長者的遊戲或過程,讓他們去參與。活動的形式並沒有絕對,只要當中所採用的物件或方法既安全又有效便可以。我們會運用創意,去設計活動的進行模式。

在認知障礙症個案的工作上,我個人十分著重「社交接觸」,我們發覺若果患者欠缺對外接觸,他們的身體情況會退步得很快。也許照顧者並不知道,其實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環節對患者都十分有幫助例如是帶他們去逛公園、上茶樓飲茶、讓他們跟老朋友接觸、打麻雀,與別人傾談等,這些活動對於減慢認知能力退化的作用很大,可為長者的五感提供多方面的感官刺激,有助維持或提升認知能力。

了解房協轄下三間護理安老院: 雋康天地 (北角) / 樂頤居安頤閣 (將軍澳) / 彩頤居喜頤閣 (牛頭角)

你可能也感興趣:

 

分享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the content on this sit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Recommendations

認知障礙症系列:家傭事事代勞=最好的家居照顧模式?

為了安心外出工作,很多子女都會聘請家傭照顧年長的父母,讓家傭為長者打點一切、照顧起居生活。對於患認知障礙症的長者來說,家中事無大小由家傭代勞,這是不是最好的家居照顧模式呢?

讓患者發揮僅有的自我照顧能力,鼓勵他們參與日常生活事務

不少家傭為了盡快處理繁重的家務,或生怕被僱主和長者誤以為偷懶,甚至擔心長者發生意外,都盡量避免讓認知障礙症患者參與家務,然而當日子久了,患者缺乏參與家務的機會,便會逐漸忘記自我照顧的生活技能。

長者隨著認知障礙症發展階段,認知和自我照顧能力會逐漸衰退。正因如此,讓患者發揮僅有的自我照顧能力,鼓勵他們參與日常生活事務,不但有助他們延緩認知衰退情況,而且能減少對照顧者的依賴和照顧壓力。

認知障礙症患者家屬,需要不時評估患者的能力,了解他們那些家務仍能獨立處理,那些家務需要家傭口頭提示、指引下才能完成。

舉例來說,如患者能夠自行煮食,但經常忘記了熄火和烹調步驟,不妨考慮使用電磁爐或電陶爐,並讓家傭從旁提示患者烹調步驟,鼓勵患者烹調出自己喜歡的菜式。倘若患者對參與家務了無興趣,家屬可按患者過去的工作背景、嗜好和興趣,安排他們參與活動,例如寫書法、園藝、與家傭參與橋牌配對遊戲和逛超市等。

主動與家傭商討溝通


除了關注患者日常生活作息外,認知障礙症患者家屬亦需留意家傭,會否過度參與照顧患者的工作,減少了患者自我照顧的機會。

例如當患者洗碗速度緩慢時,家傭會為了盡快完成工作,而拒絕患者參與,這正削弱了患者自我照顧的能力。患者家屬不妨了解患者現時的自我照顧能力如何,並與家傭商討何時為患者提供協助、何時能讓患者獨立處理家務。

當認知障礙症患者能夠按自己能力參與家務,即使只能完成部份工序,或者效果不如照顧者期望,家屬和家傭都可透過口頭讚賞,欣賞患者的參與和付出,從而鼓勵患者繼續參與和嘗試,讓他們建立自我價值感。

雖然認知障礙症不能逆轉,患者的認知功能會逐漸衰退,但患者若能維持一定的自我照顧能力,都能令他們保持生活質素和自我滿足感。

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註冊社工 冼穎釗

房協Elderly Resources Centre致力在社區推廣「智友善家居」及樂齡科技的應用,協助家屬更容易照顧患者,而患者亦可在「智友善」的家居環境中,獨立愉快地生活。此外,探知館亦歡迎巿民大眾參觀,並會提供體驗式學習的機會;查詢 2839 2882.

你可能也感興趣:

為認知障礙症患者安排社交活動 有助減慢退化速度

近年,大家越來越容易能夠從電視、報章甚至是上茶樓的市民口中,接觸到「認知障礙症」這個名詞,不過對於其成因、種類、患病的警號、特徵等等,大家又是否掌握得到 ? 現在就由房協一級職業治療師黃莎莉 (Sally Wong) 為大家講解一下。

認知障礙症是什麼?

「認知障礙症」是經醫生診斷後的一種腦部疾病,不是一般的健忘,亦非正常衰老的一個過程。在病理學上,它是基於腦細胞的急速退化;而由於腦細胞主宰整個腦部,若腦細胞退化,會衍生出很多問題,包括:認知能力衰退、影響日常生活,甚至情緒和性格都會有所改變。

「認知障礙症」並非一個隨便的用語,因此,即使大家平時遇到有經常忘記事情、思緒有些混亂又或神情較呆滯的人士,也不可以隨隨便便稱對方患有認知障礙症啊!

認知障礙症有何成因當中可分為哪些類別

人腦是十分複雜的器官,關於認知障礙症,目前醫學上仍未找出十分確切的成因。

分類方面,阿爾茨海默氏症 (Alzheimer’s Disease) 是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類型,約佔整體病例中的三份之二,其成因未明。患者的腦神經細胞積存了澱粉樣蛋白,發生變異後凝結成硬塊,使神經細胞變得脆弱,並漸漸死亡,從而影響患者的記憶及推理能力。

第二常見的類型,是血管性認知障礙症 (Vascular Dementia),由中風或慢性腦血管栓塞引起。因此很多時候當出現中風的情況,患者除了身體功能受影響外,其認知能力亦有機會受到影響。以上兩大類型加起來,共佔所有認知障礙症個案的八成多左右。

至於餘下一成多的個案,包括路易氏體認知障礙症 (Lewy Bodies Dementia) 和額顳葉認知障礙症 (Frontotemporal Dementia) 等類型;而其他成因還有缺乏維他命B12、酗酒、病毒感染,以及焦慮、抑鬱等精神問題。

若家人患上認知障礙症,會有什麼警號讓我們察覺得到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觀察一下,家中長者有否出現下列屬於認知障礙症的警號:

  • 現實導向能力下降:例如常常忘記正確的年份、月份,以及約會時間,對身處的環境不確定
  • 失興趣:對於以往感興趣的活動和事物(例如看粵劇、唱歌等) 失去興趣,屬於情緒及動力方面的轉變
  • 理財弱:處理財務等抽象問題有困難,因過程中需要運用到邏輯及思考能力去計算
  • 難學習:難以學習簡單的新事物,對於家中的新電器、新工具會不知所措。例如當家人為安全起見,替長者以電磁爐代替明火煮食爐頭時,或對他們構成很大困擾
  • 常重複:會不斷重複陳述或發問相同的問題
  • 欠判斷:對於需要判斷力、決策能力去處理的事情會有困難
  • 思考降:思考力及記憶力持續轉差

認知障礙症有哪些不同階段?各有什麼特徵?

有別於其他疾病,有一個客觀的指標,可讓人分辨到患者正處於哪個階段,例如癌症癌細胞擴散了沒有等;若想了解一位認知障礙症患者目前是哪個階段,則需要透過其病徵、行為表現出來。

對於早期的認知障礙症患者,他們的日常生活或自理能力,並沒受到太大影響。他們予人感覺有點「論論盡盡」、時常重複發問同樣的事情、語言表達沒有以往般「精靈」、比較容易迷路,情況驟眼有點像一般的「無記性」——分別在於若是一般偶然的「無記性」,經別人提醒後便會印象深刻;相比起早期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情況,即使身邊人已多次提醒,他們仍是會忘記,仍然繼續重複發問。

到了中期,記憶力會更加差、難以處理較複雜的問題、忽視個人衛生、出現日夜顛倒的情況,還有忘記事情的次數會更頻密等。家人會開始不放心讓他們獨自上街,因他們變得更容易迷路;生活上開始需要介入照顧,以免出現家居危險。不過,他們或仍可自理,又或日常跟家人溝通。

若患者已處於晚期,情況屬於最為嚴重,或會出現行為問題。此外,洗澡、如厠及其他日常大小事情上均完全喪失自理能力,亦完全失去認知能力,甚至有大小便失禁的現象,需要長期臥床,又或無法認出親朋好友。舉例說,即使夏天時份氣溫高達30度,他們仍會堅持穿上羽絨,因他們已無法理解「氣溫」的概念。

有哪些因素會增加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

雖然認知障礙症仍未有確切的成因,但卻有研究證實,以下是讓人容易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因子」(Risk Factor):

  • 本身患有心血管病、中風
  • 肥胖
  • 缺乏運動
  • 酗酒
  • 吸煙
  • 有孤獨感、缺乏社交生活

目前對於認知障礙症有什麼治療方法?

目前醫學上,並沒有藥物可明顯地令記憶力恢復過來。有需要時,醫生可能給認知障礙症患者處方藥物,用以改善情緒、睡眠、行為等問題。

針對認知障礙症,較普遍用非藥物治療,當中包括為患者提供社交活動及職業治療等,藉以減慢他們腦退化的速度,又或是儘量維持他們於目前的階段,延緩或防止他們的病情惡化。

目前在香港,認知障礙症有多普遍?預計在未來20年的趨勢會如何?

根據非官方數據,目前在香港大約每十名70歲以上人士,有一名患有認知障礙症;而85歲以上人士,每三位便有一位。此外,根據醫學界於2017年發表的一篇文章表示,由2009年到2039年,預計本港60歲以上患有認知障礙症的人數,將上升三倍(即由十多萬人上升至三十多萬人)。

了解房協轄下三間護理安老院: 雋康天地 (北角) / 樂頤居安頤閣 (將軍澳) / 彩頤居喜頤閣 (牛頭角)

你可能也感興趣:

樂齡互動認知訓練器

目前香港約有十萬認知障礙症人士,預計在未來20年,數目將增至33 萬 人。當長者認知功能下降,例如開始記性變差,反應變慢等,家人除鼓勵他們多做運動及做簡單家務外,亦可鼓勵他們參加適當的認知訓練。

有研究顯示,如果在認知能力下降初期,着重認知訓練,可有效延緩衰退;其中手眼協調訓練及感官刺激,更有效預防認知功能衰退。樂齡互動認知訓練器是其中一個好幫手。

樂齡互動認知訓練器是一組六個的黑色小圓盤,結合應用程式智能互動系統,針對動作、協調、認知學習、記憶力、注意力、反應速度、社交互動等各項能力,寓訓練於娛樂,在遊戲的過程中,達致訓練效果。

這套黑色小圓盤輕巧細小,易於收藏及攜帶,備有三種模式:視覺反饋、聽覺反饋及震動反饋,可因應長者身體功能或認知能力,調較難度和速度,從而增加長者持續訓練的興趣。

視覺反饋:小圓盤的LED燈分成六組,可分別控制開關,並各有紅、綠、黃、藍、紫、青、白等七種顏色供選擇,透過LED燈讓長者得到視覺上的刺激。

聽覺反饋:備有30個音階。

震動反饋:備有兩種偵測方式——偵測距離及偵測傾斜角度。

長者可透過相關應用程式,參加各種訓練遊戲。應用程式操作簡易,並提供數據記錄,方便照顧者了解訓練成效,亦可讓長者得到正面的鼓勵。

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
一級職業治療師 黃澄希

參考網址:
www.easy66.com.hk/products/oplate-rehab
www.ochild.tw/pages/oplate

房協Elderly Resources Centre致力在社區推廣「智友善家居」及樂齡科技的應用,協助家屬更容易照顧患者,而患者亦可在「智友善」的家居環境中,獨立愉快地生活。此外,探知館亦歡迎巿民大眾參觀,並會提供體驗式學習的機會;查詢 2839 2882.

如何為認知障礙症患者設計浴室

由於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認知能力急劇退化,日常生活逐漸受到影響,並較容易發生家居意外。因此未雨綢繆做好安全措施,能有助大大減低患者發生家居意外的機會。

圖片標示厠所位置

由於患者的認知能力減弱,就算一個居住多年的居所,患者也有可能認不出單位內的設施,如厠所。因此,家中的厠所門應用鮮明的圖片標示厠所位置,或最好將厠所門長開,讓患者容易看到。為免患者絆倒,通住厠所的通道亦應暢通無阻,切忌推積雜物。另外,亦可在通道安裝夜明燈,以保障患者晚間去厠所有足夠的光線。

浴室內的保護措施

當患者進入浴室後,基本的安全措施亦必須做妥,例如移除門檻、加裝合適的扶手、設置無檻企缸、使用防滑地磚等,都能有效預防意外。另外亦可使用恒溫熱水器,將水溫設定至最低熱度,並以圖示提醒患者水龍頭的冷熱水調較方向,避免患者燙傷。

標示危險性物品

另一方面,浴室的佈置及擺設也不能忽略,患者由於判斷力減弱,他們也許會誤用日常用品,如洗頭水、護髮素、清潔劑、藥物或利器等。因此不妨把這類用品都貼上文字或圖畫,作為提醒患者用品類別及用途,並要妥善收好,以策安全。浴室若放有電器(如吹風機),也應確保插頭已被拔除並遠離水源。

衣物分類

為方便患者洗澡後換上清潔衣物,家屬可於浴室清晰分隔清潔與不潔衣物。不妨選用有蓋的髒衣收納籃,並於其外貼上鮮明的文字或圖畫,顯示內裡衣物不宜穿著;另外,可把患者的清潔衣物,整齊地順著穿衣次序摺疊好,並放於另一個顯眼的位置,讓患者洗澡後更容易辨別並自行穿上乾淨衣物。

事實上,照顧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隨著他們的認知功能不斷退化,家居的保護設施也要針對性地作出適時調整。只要事前尋求職業治療師的專業意見,要為患者提供一個理想安全居所,並非一件難事!

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職業治療師

房協Elderly Resources Centre致力在社區推廣「智友善家居」及樂齡科技的應用,協助家屬更容易照顧患者,而患者亦可在「智友善」的家居環境中,獨立愉快地生活。此外,探知館亦歡迎巿民大眾參觀,並會提供體驗式學習的機會;查詢 2839 2882.

你可能也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