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行為問題

由於缺乏認識,不少人或會覺得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行為教人摸不著頭腦,不過只要大家多關心、多去了解,便會明白背後的種種原因。現在就由房協一級職業治療師黃莎莉 (Sally Wong)為大家揭開神秘的面紗,跟大家講解認知障礙症患者有何常見的行為問題,並給予照顧者一些實用的照顧小貼士。

日常生活中,認知障礙症患者有哪些常見行為問題?

發脾氣:容易發脾氣,情緒不穩定,或會大吵大鬧,不願聆聽別人的說話。每個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個案都不盡相同,也有個別患者在日落之後,情緒會特別容易波動,醫學上稱之為「日落症候群" by Ageing Asia at the 9th Asia Pacific Eldercare Innovation Awards, also known as the "Oscars" in the eldercare sector.

遊走:認知障礙症患者喜歡遊走、四處踱步,更有機會趁家人或照顧者一不留神,偷偷離開家門到街上遊走。

重覆的行為:喜歡重覆說話 ,例如不斷嚷著要上街,又或是重覆發問相同的問題、提出相同的要求等。如即使已剛剛吃過午飯,仍是會不斷要求吃飯。

暴力傾向:部份認知障礙症患者可能有暴力傾向,甚至會出手打人。

危險的行為:對於一些比較嚴重的個案,長者已失去理智,例如他們會胡亂掉東西出窗外,這時候家人便需要加倍注意。

關於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行為,背後可有什麼原因

由於認知功能的缺損,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語言及表達能力會出現問題,他們不懂得如何好好表達心中所想。另外他們的心理狀況很脆弱,充滿著不安全感與惶恐卻不曉得如何表達,於是他們或會採用大吵大鬧或發脾氣的方式,將心中的情感宣洩出來.

有什麼「小貼士」給照顧者,助他們紓援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行為問題

 

小貼士一:
照顧者或家人可嘗試去了解,認知障礙症患者某些行為問題的「前因」——究竟有什麼事物觸發他們?會否有一個特定的模式?例如是,會否每當遇上某些特定情況,長者接下來便會大吵大鬧?若果好幾次都是出現同樣的情況,我們作為職業治療師便會跟其家人一起探討,看看日後當又再面對相同的情況時可怎樣處理,又或是如何避免讓患者面對相同的情況。

小貼士二:
認知障礙症患者容易出現遊走的問題,可考慮為他們戴上刻有其名字的手鍊,日常並在他們的銀包或手袋中,放進寫有他們名字及家人電話的字條。如此,當患者一旦迷路走失了,可易於協助聯絡其家人,以保長者的人身安全。

小貼士三:
日常在家,照顧者要時刻當心別讓長者有機會偷偷獨自溜走外出,免生意外;可是當他們在家裡忙著時,實在難免分身不暇。家人可考慮安裝一些簡單防遊走智能裝置。

小貼士四:
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或會胡說約了朋友要離家外出。這時候,照顧者切勿跟他們爭吵、又或直接指出他們的錯誤。照顧者可嘗試平心靜氣地轉移一下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改為留意其他的事物。

你工作上曾遇過怎樣的行為問題例子

例子一:
有一位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每當遇上電視機的聲浪過大時,他便會很不安。於是我建議其家人在家居環境方面注意一下,盡量讓長者能夠在一個較寧靜的家居環境中生活。一般而言,若家中有認知障礙症患者,家居環境保持寧靜會比較理想,而且家居佈置以簡潔為主,以避免讓患者感到眼花繚亂,這樣可有助穩定其情緒。

 

 

例子二:
有些認知障礙症患者十分抗拒洗澡。每當有人要求患者洗澡,長者便會變得煩躁、容易鬧情緒,因洗澡的過程令他們內心很不安—— 一方面是基於他們本身沒有能力獨自處理洗澡的整個複雜過程,同時他們心裡亦不喜歡依賴別人的幫助,再加上他們並不慣在別人面前脫掉衣服;可是,患者並沒有能力將這些感受好好表達出來,縱然其實他們內心感到很不舒服。所以每當別人要求他們洗澡時,他們便會大發雷霆,藉以讓情緒發洩出來。他們對自己處理不來的事情感到不安,對自己失去信心,同時抗拒他人。

例子三:
不少認知障礙症患者會出現晚上情緒高漲的問題,他們日夜的作息時間不協調、不定時。由於患者晚上睡得不好,到了日間當其他人都在活動時,他們卻常常在睡。要處理這個問題,家人或照顧者可於日間多給予他們不同的活動,防止他們日間在睡而晚上卻不願去睡,繼而騷擾到鄰居或院友。

了解房協轄下三間護理安老院: 雋康天地 (北角) / 樂頤居安頤閣 (將軍澳) / 彩頤居喜頤閣 (牛頭角)

你可能也感興趣:

https://youtu.be/riKwS1y2GsI
https://youtu.be/oLGpPc-djYQ

分享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the content on this sit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Recommendations

認知能力訓練 讓長者大腦「不停轉動」
最新

為了幫助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令他們有多些動動腦筋的機會,職業治療師會為他們準備不同類型的訓練活動,從而讓他們生活上能夠順暢一點、輕鬆一點。但為了針對性地幫助各有不同需要、興趣、能力的老友記,作為治療師和照顧者的又怎可以「一本通書睇到老」?正如房協一級職業治療師黃莎莉 (Sally Wong)說,形式並沒絕對,關鍵在於創意與訓練的果效!

若希望透過訓練來幫助長者,最緊要是令他們願意參與、願意投入,這比訓練的內容細節更為關鍵。

若長者經診斷患有認知障礙症,家人生活中可有什麼對策或多做一點?

作為職業治療師的其中一大角色,是為照顧者提供教育,因為在認知障礙症的個案中,照顧者的角色尤其重要,他們是實實在在於日常生活中面對患者的人。作為一名照顧者其實是很吃力的,因為他們需要長時期照顧著患者。他們自己的身心需要負荷得來,同時亦要懂得如何去照顧患者。

我會教導他們如何照顧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他們包括長者的家人及院舍的服務員等。作為子女的,往往都十分著緊患有認知障礙症的父母,我會去教導那些子女如何處理,然後他們就跟家中的家傭姐姐講解,例如指導她們每天安排些什麼給長者去參與。

出外走走 與人溝通

我經常鼓勵照顧者多帶老友記出外走走,別常困在家。特別是對於一些本身性格比較孤僻的長者,若他們經常困在家,加上常常面對自己很多做不來的事情,會容易產生挫敗感、覺得很失落。此外,若患者常呆在家便沒機會與人談話,久而久之他們會越來越不願意說話。所以我鼓勵家傭姐姐多帶長者外出,買買日用品,與人溝通、傾談一下,觀察一下四周環境。即使簡單帶他們到樓下逛逛公園、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也不錯。

我曾接觸過一些個案,家人說已有一、兩年沒帶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外出,因長者一旦外出便會驚慌,家人覺得處理不來,但這其實是個惡性循環。可能起初帶長者外出他的確會有點驚慌,但也別因此而完全不讓他外出;不然隔了一、兩年後才再帶他外出,到時他的反應會更加大(例如上茶樓飲茶時他會驚慌,推倒桌上的碗碟、食物等),然後家人便更加認為處理不來。

日間活動 晚上休息

曬太陽對認知障礙症患者來說有好處,因為若他們只長期困在室內,不知日與夜,容易日夜顛倒,如此晚間便容易鬧情緒,不願去睡。如果能夠於日間多讓患者外出或參與活動,他們生活會較有規律,夜晚便容易好好去休息,對於處理晚上鬧情緒、不願去睡的患者有幫助。

坊間有哪些類型的認知訓練方法?

在職業治療師的專業範疇裡,很著重透過活動去訓練患者。我們會視乎接受訓練之長者的個人興趣、背景、教育水平、是否有讀寫能力等,來為他 / 她設計訓練活動。因為若希望透過訓練來幫助長者,最緊要是令他們願意參與、願意投入,這比訓練的內容細節更為關鍵!

例如有些長者年輕時從事會計工作,對數字特別敏感、特別喜歡算術,我會因應其喜好以相關元素作為訓練工具,安排數學題目來進行訓練。又例如有些人士特別喜歡文字的,我便會安排閱讀報紙、朗讀文章、寫書法等作為訓練。

或許在某些人眼中不斷重複計數、練習寫字很沉悶,甚至認為對患者的幫助不大,但事實並非如此。其實不論是計數、寫字、閱讀或朗讀文章,所有過程都需要運用腦袋,讓長者的大腦「不停轉動」,他們需要去回想計算的方法、文字的寫法、讀法,對於鍛煉腦筋都是很好的練習。時下我們亦常常會運用平板電腦去進行腦筋訓練,例如跟長者玩記憶遊戲和連線遊戲等,都能夠鍛鍊到他們的記憶。

其實即使長者在訓練中常常計算相同的數學題目、做同樣的事情也不要緊,因為往往對他們來說那些都是全新的挑戰,只要他們願意去做,每做一次都是在鍛煉腦筋。只要他們不覺得沉悶、他們享受那過程便足夠了,因此大家別太容易妄下判斷呢!

除此以外,坊間還有以下常見的認知訓練方法:

記憶訓練—即使普通的撲克牌也可作為訓練工具,跟長者進行記憶訓練:隨意抽取兩張撲克牌,展示給長者看,然後將它們蓋上,請長者憑記憶覆述是什麼牌。家人可自行在家中跟患者以撲克牌作記憶訓練,又或根據此模式,自行選用不同的工具,可靈活多變。此外,坊間目前亦有不同的記憶訓練應用程式可供下載,讓長者以平板電腦玩遊戲,鍛煉腦部。

懷緬治療—過程中,我們會帶領長者回想起他 / 她的舊記憶,皆因過去的回憶總是美好。在訓練的地方,有機會會將房間佈置成粵語長片年代的場景,又或者於訓練時向長者展示一些昔日的物件(如舊式的茶煲、水壺、尿壺)、印有古舊東西的圖片卡,以及向他們播放一些舊的錄像等等,都是同樣的原理。

在回憶的過程裡,可以引發長者的腦筋去轉動、不斷思考,我們會鼓勵長者多表達,例如就著舊物件讓他們詳述其用途、使用方法等,目的同樣是讓他們多動腦筋。另外,我們發現透過「懷緬治療」,能夠紓緩認知障礙症患者的情緒(他們心理上容易缺乏安全感),同時可為他們帶來喜悅,因為當他們看見熟悉的事物會產生安全感。

在進行「懷緬治療」時,人與人的互動十分重要。我會跟患者傾談,鼓勵他們多分享自己昔日的故事,回想舊記憶。根據我的經驗,很多時一些平常並不喜歡與人交流的老友記,當鼓勵他們去談一些昔日的事物時,卻能夠引發他們訴說一連串的故事,變得健談起來!他們會變得很雀躍,興奮地去憶述自己所熟悉的事物。

多感官治療—有研究發現,透過對五感的感官刺激,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對認知能力有障礙的長者有所幫助,因此發展出「多感官治療」來。以下是一些治療過程的例子:

  • 聽覺:讓長者多聽流行曲、粵曲等、視乎他們喜歡什麼,刺激一下他的聽覺
  • 視覺:職業治療師可為長者提供一些美麗的影像,又或如Disco般的燈光效果,讓長者有多些視覺上的感官刺激
  • 嗅覺:例如可利用香薰油等,讓長者嗅嗅不同的氣味
  • 味覺:可讓長者進食不同味道的食物
  • 觸覺:我會利用不同質感的物件,如棉花、洗碗布等,讓長者去觸摸它們。以我的經驗,對於身體十分虛弱的認知障礙症長者,他們已無法跟別人傾談或參與活動等,亦不會有能力進行如「懷緬治療」等。在這情況下,「多感觀治療」如觸感方面的刺激,便特別適合他們。此外,家人可多捉摸一下長者,拖拖他們雙手,對於需要經常卧床的患者,給予他們觸感尤其重要。

現實導向訓練 —透過訓練,讓患者重新掌握到時間、地點、人物等日常生活重要元素,加強對周圍環境的認知。

以你的經驗,哪些認知訓練或工具最為有效、你最常採用?

職業治療師會透過「活動」去幫助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但何謂「活動」? 就是我們會因應個別長者的需要、興趣、能力等,思考如何去設計一些我們認為能夠幫助長者的遊戲或過程,讓他們去參與。活動的形式並沒有絕對,只要當中所採用的物件或方法既安全又有效便可以。我們會運用創意,去設計活動的進行模式。

在認知障礙症個案的工作上,我個人十分著重「社交接觸」,我們發覺若果患者欠缺對外接觸,他們的身體情況會退步得很快。也許照顧者並不知道,其實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環節對患者都十分有幫助例如是帶他們去逛公園、上茶樓飲茶、讓他們跟老朋友接觸、打麻雀,與別人傾談等,這些活動對於減慢認知能力退化的作用很大,可為長者的五感提供多方面的感官刺激,有助維持或提升認知能力。

了解房協轄下三間護理安老院: 雋康天地 (北角) / 樂頤居安頤閣 (將軍澳) / 彩頤居喜頤閣 (牛頭角)

你可能也感興趣:

 
2

睡眠在生活中非常重要,人生約有三分一時間在睡眠中度過。然而,很多認知障礙症人士都遇到睡眠紊亂的問題,令作息大亂,更連帶影響到照顧者。中心早前聯同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舉辦了「認知障礙症專題講座:睡眠紊亂與失眠處理」網上講座,說明了如何從生理、心理及行為方面,處理患者的睡眠紊亂,並講解了適合認知障礙症人士的睡房設計和家居活動,希望可以幫助照顧者處理相關的睡眠問題。

處理行為問題宜耐心聆聽

醫院一級職業治療師黃嘉仁首先介紹了認知障礙症的行為及心理症狀,例如重複行為、攻擊性行動、猜疑、失眠、幻覺等。黃嘉仁建議照顧者,可嘗試與認知障礙症人士傾談,了解他們當下的想法和需要,針對行為成因以處理狀況。假如患者不願意對話,照顧者亦可從旁細心留意及記錄他們行為的成因,包括:每次出現行為的情況、之前發生的事情等,或可從中找出預防或解決的方法。

另外,黃嘉仁也提醒大家,如果患者出現幻覺,照顧者不應指正他們妄想的內容,重要的是細心聆聽,先幫助患者疏導情緒,才慢慢從行為成因以處理幻覺狀況。

「智友善」設計幫助睡眠問題

針對睡眠紊亂及失眠問題,黃嘉仁從生理、心理、環境、行為四方面講解了當中的成因,其中環境方面的因素與我們中心之「智友善」家居探知館的內容密切相關。

講座中,中心一級職業治療師葉靈進講解了「智友善」睡房設計。「智友善家居」主要為認知障礙症人士而設,透過家居設計,加上科技產品及生活輔助工具,以幫助認知障礙症人士居家安老,並減輕照顧者的壓力。(了解智友善家居設計的八大原則。)

對於處理患者的睡眠紊亂問題,照顧者可從窗簾及燈光入手。葉靈進建議大家採用高度遮光的窗簾,並調節房間燈光的亮度,以避免患者因日落時環境突然變暗,而產生不安情緒。另一方面,如果室內燈光長期過於昏暗,可能導致認知障礙症人士難以分辨晝夜,影響他們的作息。

市面上有窗簾機械人,可協助照顧者每日定時自動打開及關閉窗簾,於日落或日出前後調節房間光暗度,以解決患者的睡眠問題,並減輕護老者的照顧壓力。

房協Elderly Resources Centre致力在社區推廣「長者友善家居」及樂齡科技的應用,並設計了不同主題的健康探索團、導賞團及體驗團,由專人帶領參觀及講解,查詢 2839 2882.

你可能也感興趣:

認知能力評估 有助針對性地安排訓練

從日常環境中細心觀察蛛絲馬跡,然後再作進一步行動,原來並非電視劇裡私家偵探的專利!

就好像房協一級職業治療師黃莎莉 (Sally Wong) 所說,她與同事們透過日常與長者接觸,了解他們的認知能力、身心狀態;若然有需要,便會立即建議他們作認知評估,得出客觀且專業的參考分數。

評估?點可以靠「估估吓」!

以你的工作經驗來說,什麼人士需要進行認知能力評估?

不像傷風感冒、頭痛或肚痛等,當患者感到不適便會針對性地去求醫;在絕少情況下,會有人士突然前來要求進行認知能力評估。作為從事「社區復康」(Community Rehabilitation)工作的職業治療師,我日常會接觸到的長者包括房協「長者安居樂」住屋計劃的租戶,以及機構旗下的Residential Care Home for the Elderly院友。

我們會著眼於長者實際日常生活的情況及身體功能。例如當有長者中風後出院,我們會去了解他們有沒有照顧自己的能力;又例如當長者的家人觀察到老友記似乎記性開始變差,沒以往般「精靈」,開始擔心他們的身體狀況,我們便會跟那些家人再作溝通,看看需不需要進行認知能力評估。

在房協的長者房屋和護理安老院的環境下,我們不同崗位的同事如社工、護士等,會經常跟老友記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接觸,能夠密切觀察到他們的身體情況。長者們能夠有屬於自己的一個社區與社交圈子,有身體上和社會心理上的支援。

曾有一個例子:有位婆婆是樓上租戶,住了好幾年,她一向有付錢到樓下院舍「搭食」的。慢慢廚師發現,婆婆開始經常忘記去取飯餐,同時亦有另一些同事留意到她日常生活上,頻密地出現其他無記性的情況(如經常忘記帶鎖匙等),於是社工同事便前來聯絡我。我們就是從這些日常生活上的細節,一些來自家人、照顧者、機構同事,或其身邊接觸人士觀察所得的資訊,看看可做些什麼去幫助長者,包括進行認知評估。

接受認知評估的重要性在哪?

當醫生去診斷一位人士有否患上認知障礙症時,會綜合以下各方面的參考資料:

  • 磁力共振掃描 (MRI) / 電腦掃描(CT Scan)
  • 驗血
  • 來自家人的資訊
  • Cognitive assessment

MRI / CT Scan 俗稱「照腦」,假如病人曾中風或患上柏金遜症而令腦部受影響,可透過照腦觀察得到。

此外,對於認知障礙症的個案,由於病人的思維或已較為混亂,難以由他們親自講解身體的情況。因此,醫生十分需要家人 / 日常接觸者 / 照顧者的分享來知道病人的背景和病歷,例如長者在日常生活有否經常忘記事情、容易迷路、常常無故大吵大鬧等?問題出現了多久?

認知評估主要由職業治療師負責進行,醫生會參考職業治療師的認知評估報告分數,是診斷過程其中的重要一環。然而,大家必需留意:即使長者認知評估的分數較低,單憑這方面並不足以斷症、不等於他 / 她便患有認知障礙症,分數只是其中一個參考而已。

在社區的層面,家人並未必會帶長者去看醫生診斷認知能力,若然接受了職業治療師的認知評估,那些分數可作為日後的參考指標,能夠對長者的認知能力狀況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評估的分數較低,職業治療師能夠客觀地告訴家人患者可能有認知上的問題,讓他們在日常生活多加注意;同時因應長者在某些較弱的範疇,針對性地為他們安排認知訓練和活動。

一個全面的認知評估,包括哪些元素?

目前在本地醫學界有幾類型的認知評估,當中最普及、最常用的是「蒙特利爾認知評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簡稱“MoCA”)。當醫生為患者診斷時,會採納由職業治療師進行的MoCA評估分數,作為其中一個參考。

MoCA的評估範疇主要包括了以下幾方面,綜合起來便能夠對接受測試者的認知能力有更全面的了解:

  • 記憶
  • 語言流暢度
  • 現實導向
  • 延遲記憶
  • 專注度
  • 視覺空間/執行性

當進行認知評估時,職業治療師需要遵循特定的發問模式和評分標準,如此評分才有代表性和參考性。我們會因應患者在評估中表現較遜色的範疇,日後針對性地安排多一點訓練。

了解房協轄下三間護理安老院: 雋康天地 (北角) / 樂頤居安頤閣 (將軍澳) / 彩頤居喜頤閣 (牛頭角)

你可能也感興趣:

「認知障礙症患者」家居系列:智能寵物/人形公仔

使用寵物或人形公仔作治療媒介,始於1990年代,其原理為使患者與公仔建立一些正面的感情聯結,從而減少負面的情緒及其引發的行為。

研究顯示,寵物/人形公仔對中後期的認知障礙症患者特別有效,有助減少他們遊走、焦慮及侵略性行為等問題。

隨著科技發展,這些寵物/人形公仔近年來亦加入了智能及機械元素,例如加入不同的感應器,感應外界的觸碰、聲音及光暗等,以作出即時的動作回應。

有些公仔更有記憶功能,因應不同用家的喜好,作出合適的反應。如下圖的機械貓,當你輕撫它的頭部,它便會發出「喵喵」的叫聲;即使放著不動,它亦會不定時翻身,或發出叫聲,以吸引用家的注意,仿如真的家貓一樣。

不過使用這些寵物/人形公仔時,我們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 不是人人都喜愛公仔,切勿強迫患者使用
  • 首次使用時,可嘗試把公仔放在患者容易注意到的地方,讓他們主動接觸公仔
  • 如患者對公仔感興趣,可使用公仔作媒介,嘗試與患者作簡單的溝通
  • 避免於飯餐或臨睡前使用,以免影響患者作息時間

房協長者安居資源中心職業治療師 施品正

房協Elderly Resources Centre致力在社區推廣「智友善家居」及樂齡科技的應用,協助家屬更容易照顧患者,而患者亦可在「智友善」的家居環境中,獨立愉快地生活。此外,探知館亦歡迎巿民大眾參觀,並會提供體驗式學習的機會;查詢 2839 2882.

你可能也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