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度照顧者的壓力

分享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the content on this sit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atives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Recommendations

中醫食療調理五臟心神

近兩年全球疫情反覆,人心惶惶,大家日常的生活作息大受影響。面對工作、家庭、健康的各種轉變和壓力,每個人都會經歷悲傷、憂慮、低落、焦躁、暴怒甚至喜怒無常等情緒。其實不同的情緒,反映了不同的體質或臟腑功能,而通過調整臟腑功能,中醫亦可以助人調暢心情。

中醫早已有五志七情之說。《黃帝內經.素問》:「人有五臟生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五志就是喜(喜樂)、怒(憤怒)、思(思慮)、悲(悲傷)、恐(恐懼)。七情就是五志再加上「憂」和「驚」。中醫把喜、怒、思、悲及恐這五種情緒分配五臟:心的情志為喜,肝的情志為怒,脾的情志為思,肺的情志為悲,腎的情志為恐。中醫又認為心為君主之官,為統率五臟之大主,又心主神明,故情志皆自心發出而應於五臟。

臟腑失調致情志病

人在面對外界刺激後,會激發相應的臟腑及其精氣,然後反映出不同的情志活動。若面對過度的情緒刺激,或本身臟腑的陰陽氣血已經失調,則情志不但走向極端,而且因為氣機逆亂,令身體出現各種不適的表現,形成中醫的情志為病。故有過喜傷心、過怒傷肝、過思傷脾、過悲傷肺及過恐傷腎之說。

若以五臟區分情志病的臨床表現,常見與心相關的情志病有兩種:

1. 心火亢盛型

表現:心悸、難入睡、多夢、亢奮或煩躁、口舌生瘡、臉紅目赤、尿黃等。

食療:可多食瓜果(如冬瓜、節瓜、老黃瓜、絲瓜、苦瓜等),或酌量以百合、竹蔗、綠豆、咸蛋、芥菜、玉米鬚等入饌,可助清降心火。

2. 心血不足型

表現:心悸易驚、寐醒難續、疲乏畏冷、臉色蒼白等。

食療:可適量進食肉類(牛肉、豬肉、雞肉、老鴨等)、雞蛋、紅糖或黑糖、花生衣、紅豆、蓮子、小麥等以滋養心血。

秋天肅殺易多愁善感

常見與肝相關的情志病亦可大致分為兩種:

1. 肝鬱火旺型

表現:常感到暴躁易怒、難入睡、多惡夢、頭痛目紅、口苦耳鳴等。

食療:日常可酌用綠豆、枸杞葉、芹菜、蘆薈、李子、金針花、綠茶、菊花等助清肝熱。

2. 肝血不足型

表現:性急緊張、寐醒難續、多夢、眩暈、疲乏、手足轉筋等。

食療:可多食豬肝、菠菜、蟲草花、日月魚、花膠、紅蘿蔔以助滋養肝血。

與肺相關的情志失調以肺陰不足型較為常見,患者表現為無故的感傷善哭、難入眠或眠至黎明易醒、鼻咽乾燥、聲音嘶啞、乾咳、大便乾結等。由於秋天與肺相應,肺在志為悲,故秋天肅殺清冷的景象,亦容易令人多愁善感。在食療上可用百合、雪梨、無花果、蜂蜜、南瓜等甘潤養肺之品,令肺燥得平,甘味亦可令人心情愉悅。

上班族常見脾胃失調

情志不調亦可表現為兩個或以上的臟腑為病。肝鬱脾虛型涉及肝氣鬱結和脾胃失調,是現今上班族十分常見的證候。患者緊張焦慮,性急易怒,常伴眠淺多夢、納呆食少、噯氣吞酸、腹脹、泄瀉、臉色萎黃等脾胃不足的表現。此類患者建議可用玫瑰花、洛神花疏肝斂肝,配合粟米、紅蘿蔔、蓮藕、蓮子、山藥、白扁豆、小米、生薑等食物健脾和胃。

另一種常見的情志不調,多見於更年期婦女,常涉及心腎兩臟,中醫稱為心腎不交型。患者表現為心煩、驚恐、難入睡、耳鳴、咽乾舌糜、尿頻、腰膝乏力、疲乏、不耐寒熱,常有「凍又唔得、熱又唔得」無所適從之感,並且常伴有月經不調的表現。這種情況可用百合、蓮子、木耳、枸杞子、核桃、豬腰、海參、甲魚、小米等寧心養腎。

各人體質不同,實際的情緒表現亦遠比上文介紹複雜,建議在進行食療前諮詢註冊中醫師。另外,要安神定志,移情易性亦十分重要。日間宜多接觸日光,嘗試建立有規律的作息,配合適量Exercise,並建立個人興趣,則可情志安而體格強健。

資訊來源: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

你可能也感興趣:

老年抑鬱常被忽視 四個小錦囊或有幫助

你最近是否覺得生活索然無味,甚至覺得無助,沒有希望,對身邊的事物失去興趣?根據統計香港約百分之七的長者患有抑鬱症,而且自殺比率較其他年齡層高三倍,情況令人擔心。

不幸地,由於不同原因,老年抑鬱經常被忽視。試想想,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以下情況:

你或身邊的人會否誤以為年紀大了,會感到悶悶不樂,是自然不過的事?你會否長期與外界隔離,使其他人未能察覺你的抑鬱情緒?你又會否知道某些身體狀況,其實是抑鬱癥狀?你是否對於向他人求助或傾訴感到卻步?

年齡漸長加劇抑鬱情緒

隨著年紀愈大,經常要面對重大的生活變化,生活的種種因素,都會加劇抑鬱情緒:

退休:失去地位、收入和自信,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彷彿成為別人的負累
健康問題:身體限制對日常生活造成巨大影響
獨居、親友或寵物離逝:引發孤獨感和悲傷,甚至勾起對死亡的恐懼
身體:失眠、難以集中精神、原因不明的身體疼痛、食慾不振或驟變、體重驟變、對性失去興趣
思想:有罪咎感、自我價值過低、過度憂慮財務或健康問題
行為:不願參與活動、容易疲倦、動作緩慢、甚至完全不願意移動身體、對所有事物失去興趣
情緒:情緒低落、沮喪、悲觀、消極、脾氣暴躁

如果發現自己有以上癥狀,可以怎樣做呢?不用太擔心,以下四個應用於日常生活的小錦囊,或者可以幫到你!

與外界保持聯繫
隨著年紀增長,身邊可以交心的朋友越來越少,這是正常的現象。但與外界保持聯繫,維繫一些簡單的友誼,仍然能有助維持身心靈健康。

做義工:幫助別人不但能讓你感覺良好,同時也可以擴闊社交圈子;

參與抑鬱治療小組:聽一下同路人的分享,看看能否得到新的體會,但不用勉強自己去分享故事,只需跟隨自己的步伐便可 ;

參加興趣班:發掘新的興趣,放鬆情緒。

重拾健康習慣
運動:例如步行、瑜伽和太極,可以改善情緒和維持身體機能 ;

培養良好睡眠習慣:避免飲用酒精和含有咖啡因飲品,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以及在睡前確保房間足夠黑暗、寧靜和舒適 ;

練習靜觀:培養對於身體感受、情緒或環境的覺察力,對痛症、壓力、焦慮和抑鬱復發等情緒問題有一定的幫助 ;

每天在陽光下活動15分鐘:陽光照射可提升血清素功能,幫助穩定情緒。

尋回生命中的價值
年老帶來的生活限制和困難縱然無法避免,但也不要否定你從各種人生經驗中獲得的智慧、人生觀和自己的價值 ;

學習新的技能,探索自己的可能性 ;

嘗試欣賞生活中微小但確切的幸福。透過每天寫下最少一件令你感恩的事,建立專屬你的感恩日記,從中獲得支持自己的力量。

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協助
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的確很難去主動去作出改變,有時候連想一下事情都會變得很困難;即使想尋求協助,過程中也可能會因為種種原因而卻步,因此而未能得到及時和合適的幫助。但只要勇於作出一點改變,抑鬱情緒便能漸漸改善,你會重新變得有活力和有希望。

賽馬會情緒GPS心理支援計劃」有提供以認知行為作基礎的「指導式自助治療」,讓現時未有接受精神健康服務的人可以獲得有臨床實證的心理治療。

資料來源:新生精神康復會

你可能也感興趣:

AdobeStock_230029379_small

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當家中的老寶貝長期患病,不論患病一方還是照顧者一方都承受著難以言喻的壓力,不足為外人道。其實,當長期病患的風暴來臨,只要懂得尋求適當的社會資源,患者與照顧者就能減輕負擔,風雨同行。

七成長者為長期病患者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資料顯示,長期病患是指長時間並隨時日慢慢惡化的疾病。長期病患的常見例子有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和精神病患等。香港政府統計數字亦顯示,本港長者人口中,有七成患有一種或以上的長期病患,最普遍的是高血壓、關節痛、眼疾和糖尿病等疾病。

患者與照顧者的壓力

面對病情的變化,患者和照顧者都較難即時適應,亦要承受疾病所帶來的不便和影響,雙方各自都要面對不同程度的壓力。

患者的壓力來源︰

* 未能接受老化所帶來的變化,對死亡產生不安和恐懼;

* 照顧者未能完全體諒患者的生理及心理變化;

* 長期負擔醫療費用所造成的沉重經濟壓力;

* 缺乏支持,對社會的支援及資源亦不認識不足。

照顧者的壓力來源︰

* 面對患者病情未見好轉,甚至每況愈下而感到未盡全力、內疚和傷心;

* 對於患者的病況不了解,由於照顧患者的知識及技巧不足而產生壓力;

* 患者過分依賴照顧者;

* 家人或朋友不願意支持或分擔照顧患者的責任;

* 長期負擔醫療費用所造成沉重的經濟壓力;

* 缺乏支持,對社會支援及資源認識不足。

影響家庭及社交生活

由於長期病患者需要定時定刻的照料和支援,照顧者可能因過分投入照顧而導致身心俱疲。註冊社工陳美寶表示,在患病過程中,患者的思想會變得負面、態度消極,覺得前路茫茫而容易發脾氣。有時甚至會感到沮喪及情緒低落,嚴重者可能會因而患上抑鬱症或焦慮症。此外,患者很多時亦會減少與人接觸,以致缺乏社交生活,人際關係因而受影響。

另一邊廂,因為要照顧患者,照顧者容易出現精神緊張、無助、失眠等情況,加上缺乏時間處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務,生活模式亦可能受到影響,加上長期照顧病者需要支付龐大的醫療費用,這些沉重的經濟負擔亦令照顧者感到無比的壓力;若得不到適當的渠道舒緩或支持,照顧者亦會變得情緒低落及脾氣暴燥,甚至向家人和病者發洩怨憤,令家庭關係亮起紅燈。

照顧者的秘訣

因此,作為照顧者,應積極處理情緒和壓力問題,例如:

*  了解患者的疾病及心理反應,學習護理的技巧,增加照顧者的信心和應變能力;

*  對患者要有合理及恰當的期望;

*  鼓勵患者做一些能力範圍可以做得到的事,保持其獨立及自我照顧的能力;

*  在生氣或憤怒時,避免和患者爭辯,先離開好讓自己冷靜下來,再處理問題;

*  簡化護理程序,固定每天例行的工作;

*  與家人商討分擔照顧患者的工作;

*  給予自己私人空間,保持應有的社交生活;

*  維持對自己正面的評價,肯定自己對患者的照顧和付出的努力;

*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注意均衡的飲食;

*  學習鬆弛技巧如深呼吸和肌肉鬆弛練習;

*  尋找適當的社會資源,減輕負擔;

*  避免使用不恰當的方法去處理壓力,例如逃避、依賴藥物或酒精等。

0W5A2178_small

每個長者都希望安享晚年,除了居家安老,入住安老院是他們的另一選擇。但在選擇安老院方面,長者或照顧者都要考慮多方的因素,以免入住後,長者得不到恰當及理想的照顧而適得其反。為助長者能夠安享晚年,有一個安心的住處,以下是其中幾個值得注意的地方,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輪候時間 長短不同

由於本地長者人口的數目與日俱增,因此不論是對公私營安老院的需求也非常緊張,輪候時間的長短亦往往左右長者決定入住那類安老院。在公營安老院方面,其輪候時間一般為三年。

長者提出申請入住政府安老院時,亦需要接受安老服務統一評估,以確定長者的健康情況和服務需要。如長者不想長時間輪候,則可考慮入住私營安老院。惟私營安老院與政府安老院不同,在市面上由不同機構所經營的私營安老院,其收費、服務質素及院內設施均有極大差異,因此選擇時應詳加考慮,並多作比較。

健康護理 至為重要

對長者而言,安老院能否為其提供適切的護理需要亦甚為重要。一般長者在入住安老院前,會接受服務評估,其中包括長者的健康情況,院舍的設施能否提供合適的醫療配套等。護理需要則分為以下四個級別:

  1. 特別護理:長者除了需要高度的照料,還要專業醫療設備及人手。
  1. 高度護理:長者需專人照料,無法照顧自己,健康欠佳,身體機能喪失及需要卧床。
  1. 中度護理:長者有自理能力,能照顧個人衞生,只需有人協助家務,例如坐輪椅的長者。
  1. 低度護理:行動自如,能應付日常生活。

護理程度並非越高越好,部份精靈的長者如入住特別護理的院舍,會因其他院友的健康欠佳而感到不安,因此,長者應按本身的健康情況,選擇合適的護理。

院舍環境 仔細參詳

參觀院舍時亦應留意院友是否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宿位是否有足夠私隱度和有鎖櫃桶放置私人貴重物品等。此外,長者同時也要留意安老院的環境及設施,例如:有沒有在走廊、洗手間、浴室安裝扶手;走火通道、火警鐘、煙霧感應器和灑水系統等防火措施是否齊備;有沒有電梯、簡單運動器材、康樂設施供院友舒展身心;房間、大廳及走廊有沒有足夠燈光照明。

除了硬件配套方面,院舍內的衛生環境亦同樣重要,該院舍能否保持空氣流通、沒有異味;地上有沒有積水、垃圾及痰涎等,都對長者的健康有直接的影響。

地點收費 全面考慮

長者如果行動自如,可於日間自由進出院舍,或希望在原來熟悉的社區活動,並維繫原有的社交圈子。家人亦需要考慮院舍地點是否方便探望,以免因路途遙遠而減少探望長者。此外,院舍的地點亦影響收費,交通方便的院舍通常較高。

收費方面,政府安老院的收費約為每月港幣$1600至$2000,私營安老院則由$4000至$6000起,視乎地區及服務而定。另外,我們亦應留意院舍會否收取不同雜費,例如入住時一次性雜費、冷氣費、尿片費、護理費、陪診費等,視長者的需要而定。

服務膳食 質素為先

參觀院舍時,家屬可觀察員工對其他院友的態度是否友善和尊重,是否有足夠人手照顧院友以確認長者在這兒是否能受到妥善的照顧。此外,員工的專業知識亦影響會服務質素,故大家亦可向院方了解人手分配及是否有專業人士如社工、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到診醫生、登記護士等長駐院舍。

有謂「民以食為先」,故在選擇安老院時,膳食一環亦不可忽視。家屬或長者可選擇在用膳時間參觀院舍,以便順道留意膳食服務質素,膳食的數量、種類及營養含量都是重要的參考。另外,對有特別需要的長者,如糖尿病患、素食或進食困難,便更應在入院之前向院方作仔細查詢,看看其能否提供令人滿意的特別餐單。

其他注意事項

由於政府已立例規管安老院的營運,故必須選擇領有由社署發出之有效牌照的安老院。為保障家中長者的權益,如有懷疑時可向該院舍索取其有效牌照、商業登記証及保險証書等有關證明文件。

「入住安老院」可能會使長者感到不安,但只要長者及其家人能細心觀察、周詳預備並多走幾步、多作參觀,相信入住安老院舍的長者也定必能在院舍中活得精彩、安享晚年。

了解房協轄下三間護理安老院: 雋康天地 (北角) / 樂頤居安頤閣 (將軍澳) / 彩頤居喜頤閣 (牛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