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胃煲仔飯 (上)
二零一八年一月二十七日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註冊營養師 陳紫敏
坊間煲仔飯隱藏什麼健康陷阱?
哪些煲仔飯食材較為健康?
有什麼自家製煲仔飯食譜推介?
天寒地凍,不少人都喜歡進食熱騰騰的煲仔飯暖身。在熱鬧的大牌檔吃煲仔飯甚有風味,而現時本港不少茶餐廳、酒樓和港式快餐店,亦有供應煲仔飯。
不過,製作煲仔飯時,通常會添加不少油份,食材中也多含鹽份。若想吃得健康,又能品嚐煲仔飯的獨特風味,可參考以下的小貼士。
鹽油過多 不宜多吃
![]() |
臘味、醎魚、炸菜等均含較高鹽份, 攝取過多會增加患上高血壓和腎病的機會。 |
煲仔飯製作過程中,離不開油和鹽,通常會先在煲底塗上一層油,加上米飯和醃製餸菜,蒸熟飯後,食用前再淋上甜鼓油,以致煲仔飯中含有不少油份,令熱量增加。
而食材中的臘味、鹹魚、炸菜等,均含較高鹽份,攝取過多鈉質,會加重腎臟和心臟負荷,長遠而言,會增加患上高血壓和腎病的機會。
![]() |
排骨、鳳爪和油鴨等食材,令人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至於排骨、鳳爪和油鴨等食材,亦含有較高熱量,容易令體重增加,導致肥胖。當中的飽和脂肪,更會增加血液中的壞膽固醇,以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實在不宜多吃。
注意選擇健康菜式
至於另一些食材如窩蛋牛肉、蒸肉餅、蒸雞件等,看上去以為比較健康,其實同樣暗藏危機。
![]() |
窩蛋牛肉、蒸肉餅、蒸雞件等,往往加入 味精、鬆肉粉醃製,令鈉質增加。 |
以窩蛋牛肉為例,在製作時往往加入味精及鬆肉粉醃製,令鈉質增加。而蒸雞件中的皮層,脂肪含量較高,增加飽和脂肪的攝取,容易引起膽固醇問題。即使是經過蒸製,其油分亦會滲進米飯中,因此不宜多吃。
圖片來源 : 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