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品補鈣大不同(上)
二零一八年五月五日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預防醫學及醫療服務部/社區營養服務
澳洲註冊營養師 劉碧珊
每年六月一日為聯合國糧農組織倡導的「世界牛奶日」,一項本地調查發現,本港有四分一兒童於六歲或以前「戒奶」,當中超過三成於「戒奶」後,沒有飲牛奶的習慣,導致奶類攝取量低於衞生署的標準建議。
現時市場上充斥著不同的奶粉,標榜配方能針對不同的年齡層(如40、50、60歳等)鈣質的需要。到底怎樣吃才能明智補鈣?巿面上不少標榜高鈣的人造食品,又是否一定健康?
什麼是奶品類
研究顯示,骨質疏鬆症高危一族,包括年長人士、女性(尤以年過五十歳並多次生育者)、白種人及有家族遺傳史人士等。
![]() |
骨質疏鬆症高危一族,包括年長人士、女性(尤以年過 五十歳並多次生育者)、白種人及有家族遺傳史人士等。 |
奶品類的食物甚為多樣化,當中包括牛奶(低脂或脫脂較佳)、乳酪、芝士或添加了鈣質的豆奶(又或添加了維他命A及D)。但無添加鈣質的豆奶、米奶(Rice milk)及杏仁奶(Almond milk)的營養素值,當中包括蛋白質,相對比添加了鈣質的奶品食物為低。
衞生署於2015年8月修訂,兒童至長者每天建議進食奶品類的份量如下:
年歲 |
2 – 5 |
6 – 11 |
12 – 17 |
18 – 64 |
65或以上 |
奶類及 |
2杯 |
2杯 |
2杯 |
男2杯 女1-2杯 |
1-2杯 |
圖片來源 : 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