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萌的垃圾蟲
二零一六年五月九日
肥胖的綠色身軀,身上紅色的大波點格外奪目,光禿禿的頭顱上豎着疏疏落落的幾根頭髮,大鼻獠牙,三角形魔鬼尾巴,戴着紅彤彤的盜賊眼罩,生怕被別人瞧見真面目……還記得這副尊容嗎?
對了!它就是當年人見人憎的「垃圾蟲」。不過,在現在的標準來看,垃圾蟲的樣子不但不令人覺得討厭,反而覺得它超萌、超可愛呢!
垃圾蟲之父
垃圾蟲是1972年英國插畫師許敬雅(Edward Arthur Hacker)任職香港政府新聞處創作總監時的作品,當時可謂家喻戶曉。隨着垃圾蟲的誕生,大規模的「清潔香港運動」也隨之展開。
主婦代言「平安小姐」
翻看歷史,其實香港早在四十年代開始,已進行過多次清潔運動,只是規模不算大。至六十年代,出現了「平安小姐」這個漫畫人物來幫助宣傳,還加上「平安小姐」選舉作噱頭,推動清潔運動。
![]() |
「平安小姐」這個漫畫人物,是六十年代家傳戶曉的宣傳清潔運動大使。 |
「平安小姐」可不像現在的「香港小姐」,必須美貌與智慧並重,平安小姐多半由主婦角逐,是在不同的徙置區內按家居清潔程度甄選出來的,授予「平安小姐」的銜頭,並頒獎金以作鼓勵。在當時的市政局推動下,全港清潔運動開始漸具雛型。
全城清潔運動
1972年,時任港督麥理浩爵士發起「清潔香港運動」。當時香港的衛生環境仍然惡劣不堪,市民的衛生意識不高,隨地吐痰、亂拋垃圾、隨處便溺等情況非常普遍。環境衛生差,導致蚊患鼠患容易蔓延,傳染病也容易爆發。有見及此,政府推出了大規模的宣傳和教育活動,提高市民的清潔意識。
「萌」獸出場 哄動全場
垃圾蟲衝出了平面設計,不但在宣傳單張和海報上出現,更現身大街小巷,變成活生生的垃圾蟲。由於這種大型卡通人物在昔年很罕見,市民都感到十分新鮮,每當看見這隻「大肚腩」的綠色「萌」獸出現,小孩子們都興奮莫名,爭先恐後地一邊嘻笑,一邊追着垃圾蟲拍打。
![]() |
「大肚腩」的綠色「萌」獸一出場,小朋友都會興奮地爭先追趕和拍打牠。 |
垃圾蟲也從不欺場,順着途人的行為一邊躲閃一邊逃跑,大家你追我逐,好不熱閙。所以說,即使在當年,垃圾蟲這個宣傳角色本身是備受歡迎的「吉祥物」,只不過垃圾蟲代表了「污糟邋遢」,如果被人稱為「垃圾蟲」,心裡總不是味兒罷了。
垃圾歌
伴隨垃圾蟲出現的還有一首垃圾歌,由葉麗儀主唱:
♬ ♪♬
垃圾最可怕,垃圾最討厭,人人都憎佢 -- 呢個垃圾蟲!
垃圾蟲,垃圾蟲,製造垃圾損市容;垃圾蟲,垃圾蟲,協力消除垃圾蟲。
垃圾蟲,垃圾蟲,製造垃圾損市容;垃圾蟲,垃圾蟲,協力消除垃圾蟲。
♫ ♩♬
這首歌當年真的是風行全港,男女老少都會唱。
垃圾蟲功成身退
七十年代的清潔運動可說是一浪接一浪,鋪天蓋地而來。除了向普羅大眾宣傳外,政府積極加強教育學生有關清潔衛生的知識,並在中、小學成立「少清隊」,鼓勵學生參與清潔運動,「少清隊」也就是今天「公益少年團」的前身。
![]() |
一雙「怒目而視」的眼睛,警示人必須戒掉亂扔垃圾的壞習慣。 |
至八十年代,政府修訂法例,加強檢控,隨地吐痰或亂拋垃圾可判罰款及入獄,隨着執法愈趨嚴厲,垃圾蟲也開始淡出,不過「垃圾蟲」這個稱號已經深入民心。政府在推出垃圾蟲之後,也曾創作「清潔小姐」和「清潔龍」等角色來協助推廣全城清潔的訊息,但受歡迎程度遠不及垃圾蟲。反而是八十年代許敬雅為海報等宣傳刊物設計的一雙「怒目而視」的眼睛,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其後,市民的公共意識和衛生水平日漸提高,市容和環境都改善了不少。政府除了每年舉辦恆常的宣傳教育工作外,已沒再舉辦太大規模的清潔運動。
![]() |
隨著「沙士」爆發,全城的清潔及衞生意識進一步提升。 |
到了2003年「沙士」在港爆發,政府成立跨部門「全城清潔策劃小組」,在全港每個角落進行大規模清潔,至2009年人類豬型流感爆發後,又再次推行「全城清潔運動」。不過在這些清潔運動中,已再見不到可愛的垃圾蟲身影了。
清潔香港 您我有責
垃圾蟲雖然可愛,畢竟是代表了骯髒和污穢。作為現代人,我們都深深明白保持清潔的重要性。對於個人來說,時刻保持衛生是維護身體健康的基礎;從家庭來說,整潔乾淨的居住環境能讓家人享受安全舒適的家庭生活。
作為香港公民,我們更應履行責任,攜手保持城市清潔,向來自四面八方的旅客展示足以傲視各地的公民素質。因此,我們可以間中懷念一下垃圾蟲,但絕不可成為名副其實的垃圾蟲,否則真的會「人見人憎」。
推介文章(請點擊以下標題) :
* 老友要升呢
* 經典廣告,你今日睇咗未?
* 耐人尋味13點?
* 那些年,我們都曾愛戀過!
* 當年燃亮你我的《青春火花》
* 細數懷舊玩意 (上)
* 細數懷舊玩意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