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戲院的黃金歳月
二零一八年十月二十九日
沒有電腦,只有人手用紅筆在戲票上寫上座號,當年的戲票只需1.5至5元。沒有冷氣,只有風扇,但卻有藍色的真皮座椅,聽說當年這些座椅每張價值約600元。
大堂內沒有電子化的廣告牌,擺放著的卻是體重過磅機,「過磅卡」除了顯示你的體重,卡背上還有男女明星樣貌。還記得進入戲院時,會有由穿著紅色配以黃色邊制服的帶位員,拿著電筒帶座。這是當年氣派十足、富麗堂皇的皇后戲院。
皇后戲院滿載著香港人的回憶,當中不少更是甜蜜的回憶。在六、七十年代,看戲是唯一的消遣,不少男士更會相約女孩子到戲院看戲拍拖,要是女孩子答應跟男士去看戲,就可能代表著可以發展成男女朋友了。
極具氣派的戲院
![]() |
五十年代的皇后大道中一帶,向黃色圓形路牌直行,就可看到皇后戲院。 |
擁有82年歷史的皇后戲院,前身是1911年建成的香港映畫戲院,1924年正式改名為皇后戲院。當時設有堂座和樓座(即超等座),座位共1,200個,不少觀眾都是上流社會名人,有說李嘉誠也曾包場看戲,另外也有不少觀眾,期待與當時的港督同場欣賞電影呢!
早期的皇后戲院主要放映西片,不少大型西片也先在皇后戲院播放後,才可在其他戲院上映。當時的《亂世佳人》、《慾望號街車》、《仙樂飄飄處處聞》等「闊銀幕」巨片,更吸引了不少觀眾入場,當中的男女主角亦迷倒了當年的少男少女。
![]() |
皇后戲院位於中環皇后大道中31號陸海通大廈,於1961年開幕。 |
遠東影藝之宮美譽
至1961年,皇后戲院搬往位於皇后大道中陸海通大廈的新址,雖然戲院座位減少至902個,但仍然不失氣勢,在慶祝開業的報章廣告上,更寫上「建築耗時三年,全部最新裝置,遠東影藝之宮」的字句,氣派非凡。
而新址其中一個摩登的設備就是可前後移動的座椅,把椅墊移前可攤著看戲,移後則可挺直腰坐著,非常舒適。
![]() |
皇后戲院,廣告招牌顯示正在放映 “The Marines flies high” (海空鐵鳥)。 |
光煇不在的新時代
隨著時代的轉變,為了協助推動港產片的發展,六、七十年,皇后戲院改為專門放映邵氏和嘉禾出品的電影,亦因此漸漸受到普羅大眾市民的歡迎。
電影業發展有起有跌,嶄新戲院加上新科技帶來更大競爭,不少舊式的大戲院也相繼結業。直至九十年代初,舊式皇后戲院亦配合電影業時代的轉變,再次進行裝修,戲院面積又再縮少了很多,更取消了堂座,只保留當時300多張「超等座」藍皮座位,成為迷你戲院,售票大堂亦改在二樓,雖然仍然保留了傳統的人手劃票,可是從前的舊有氣派已不復存在。
![]() |
2007年9月30日,皇后戲院以《色戒》作為關門前最後放映的電影。 |
更可惜的是,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地產商收回皇后戲院拆卸重建成甲級商業大廈,在2007年9月30日,戲院以《色戒》作為關門前最後放映的電影,結束了82年的光輝歷史,也成為了香港最後一間以人手劃票的戲院。
圖片來源:互聯網
![]() |
|
![]() |
我們的巴士歲月 |
![]() |
趣談新年習俗 |